长城究竟有多长?十三关竟有五关在山西? 2019-05-27 10:02
长城 又称万里长城 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它是历史上修建时间最久 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建筑 “万里长城十三关” 是长城中最有名的十三关 在这十三关中有五关是位于山西的 快来看看是哪五关 ![]()
1.山海关
![]()
![]()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 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 ![]()
2.黄崖关
![]()
![]() 黄崖关也被称作“小雁门关”,位于天津市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 ![]() 黄崖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北齐时修建而成,到明朝时期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
3.居庸关
![]()
![]() 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区内,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 居庸关得名始于秦代,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 ![]()
4.紫荆关
![]()
![]()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 ![]() 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
5.倒马关
![]()
![]() 倒马关,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 倒马关得名只因这里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摔倒。 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
6.平型关
![]()
![]()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同忻州市繁峙县的分界线平型岭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平型关在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 这里因发生了抗战史上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得以闻名,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打胜仗的遗址,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
7.偏头关
![]()
![]() 偏头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头县黄河边,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在明朝,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 古人这样赞誉过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 ![]()
8.雁门关
![]()
![]()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雁门关以“险”著称,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着“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 雁门关,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历史上“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此地有关。 ![]()
9.娘子关
![]()
![]()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娘子关原名为“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名“娘子关”。 ![]()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代元好问《游承天悬泉》一诗中,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可见娘子关险峻雄壮之势。 ![]()
10.杀虎口关
![]()
![]()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 ![]()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杀虎关古时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这里出兵征战,起名“杀胡口”。到 1925年,正式改名“杀虎口关”。 ![]()
11.嘉峪关
![]()
![]()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 ![]()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
12.阳关
![]()
![]()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必经关隘,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
13.玉门关
![]()
![]()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因而得名“玉门关”。 2019-05-27 10:02
长城 又称万里长城 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它是历史上修建时间最久 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建筑 “万里长城十三关” 是长城中最有名的十三关 在这十三关中有五关是位于山西的 快来看看是哪五关 ![]()
1.山海关 ![]()
![]()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 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 ![]()
2.黄崖关 ![]()
![]()
黄崖关也被称作“小雁门关”,位于天津市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 ![]()
黄崖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北齐时修建而成,到明朝时期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
3.居庸关 ![]()
![]()
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区内,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
居庸关得名始于秦代,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 ![]()
4.紫荆关 ![]()
![]()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 ![]()
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
5.倒马关 ![]()
![]()
倒马关,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
倒马关得名只因这里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摔倒。 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
6.平型关 ![]()
![]()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同忻州市繁峙县的分界线平型岭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平型关在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
这里因发生了抗战史上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得以闻名,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打胜仗的遗址,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
7.偏头关 ![]()
![]()
偏头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头县黄河边,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在明朝,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
古人这样赞誉过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 ![]()
8.雁门关 ![]()
![]()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雁门关以“险”著称,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着“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
雁门关,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历史上“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此地有关。 ![]()
9.娘子关 ![]()
![]()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娘子关原名为“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名“娘子关”。 ![]()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代元好问《游承天悬泉》一诗中,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可见娘子关险峻雄壮之势。 ![]()
10.杀虎口关 ![]()
![]()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 ![]()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杀虎关古时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这里出兵征战,起名“杀胡口”。到 1925年,正式改名“杀虎口关”。 ![]()
11.嘉峪关 ![]()
![]()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 ![]()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
12.阳关 ![]()
![]()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必经关隘,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
13.玉门关 ![]()
![]()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因而得名“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