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花30块买一件“废品”,如今成国家一级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2019-06-02 20:55 在古玩界和收藏界,“捡漏”一词非常流行,是指以极为便宜的价格,从别人手里买到价值连城的东西,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捡漏之事可遇而不可求,既需要好到爆棚的运气,同时也要拥有过硬的文物知识和经验,否则就算碰到稀有的文物,也会因眼拙而错过。说到捡漏,宝鸡市博物馆就遇到过,花了30块买回一件“废品”,如今成国家一级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宝鸡有位叫陈堆的人,发现自家院子里的墙塌了,毕竟那时候都是土墙,在大雨的冲刷下很容易出问题,陈堆也没放在心上。雨过天晴,陈堆漫不经心地清理厚厚的泥土,累得满头大汗,在他快要干完活的时候,从土里发现一个看起来很旧的容器。
陈堆放下手中的工具,用清水把容器洗净,本以为是普通的坛子,仔细观察一番后,却发现这是一个铜器,上面还有许多看不懂的文字。陈堆没有多想,直接把它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然后就不再管这件铜器了。陈堆并不是本地人,第二年,他带着妻子有事回老家,临走之前,他怕铜器放在屋子里不太安全,万一被人顺手牵羊,多多少少也是一种损失。
为了保险起见,他把铜器交给好朋友陈湖,没有说明它的重要性,或许陈堆自己也不知道铜器的价值。陈湖等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好友陈堆回来,在他收拾房间时,觉得陈堆让他保管的铜器挺占空间的,而且不适合放东西,脑子一热就把它带到收废品的地方给卖了,具体卖多少钱,咱们也不清楚,估计是按斤卖的。
没多久,宝鸡市博物馆一名姓佟的职员,独自一人来到废品收购站,一边跟老板聊天,一边看着满地堆积的废品,看能不能捡漏。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当他看到那件被陈湖卖的铜器时,激动之情难以掩饰,尽管一时间还不能确定铜器的年代和用途,但仅凭感觉就可以大致判断,应该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当作废品处理简直暴殄天物。
佟某立刻返回博物馆,然后把此事告诉馆长,并仔细描述了铜器大概模样和上面雕刻的纹饰。馆长的文物经验相当丰富,一听就感觉铜器不一般,赶紧让一位专门搞青铜器研究的人员去辨别一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文物专家到废品站一看,顿时被惊呆了,跟店老板商议之后,以三十块的价格,将这件看似废品的青铜器买走,带回博物馆好好研究。
如果放到现在,三十块只够吃顿午饭,别说买青铜器了,顶多买一斤左右的废铜。但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六十年代的三十块,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巨款,所以博物馆的开价很高了。文物专家经过解读青铜器上的文字,弄清了它的用途,是周朝盛酒的器皿,并命名为“何尊”,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
更重要的是,青铜器上有这样几句话:“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此处提到的“余其宅兹中国”意义非同凡响,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其含义跟现在不太相同。
后来,何尊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价值不可估量,多少钱都买不到。谁都没有想到,原本被卖到废品收购站的废品,居然如此有价值,若不是博物馆的姓佟的职工发现,何尊十有八九会当作普通铜器处理,世人将无法看到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