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山水界画概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22:5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课程上新!传承和开拓并举——张孝友《中国山水界画概论》                                    

            

        2019-07-18 09:15

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门类,只是如今界画在中国艺术界上的地位日渐式微。都说张孝友先生拯救了失传三百年的界画,但是确切的说应该是传承和开拓并举。他的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界画的表现方式,画面上更具纵深感和空间感。尽管是用传统的笔墨作画,我们却能看到一种新气象,仿佛一幅崭新的艺术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名师简介

张孝友,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兼习中国画。1959年毕业后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曾受名师吴作人、董希文、王式廓、马克西莫夫(苏联专家)、李斛等亲授教导,并兼受李可染、蒋兆和等中国画名师教导。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香港恒生大学兼任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中国版权协会、艺术品版权工作委员会专家顾问。

课程简介

目前张孝友先生在仁美大学堂的视频系列课程——《中国山水界画概论》,已经在仁美大学堂APP上线了!课程分别讲解界画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介绍创作界画的材料、创作工序等系列的学习指导,为我们了解界画、学习界画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方式。

课程试听

▲张孝友先生授课

中国山水界画浅识

中国山水界画浅识

▲张孝友《楚峰烟云》

|界画概念

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门类,与其它类型的绘画不同,中国传统界画的表现对象主要是建筑,作画时需要用界尺引线,这也是此类绘画被称为"界画"的原因。界画适于画建筑物 ,画面中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统称为"工笔界画"。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张孝友《李白秋浦高会图》

|界画历史

界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以类似建筑工程图纸的样式出现的。在战国时期就有“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的记载。汉代则有《汉麟阁图》、《甘泉宫图》。六朝的陆探微和顾恺之都是在界画方面都颇具造诣,并且他们提高并丰富了界画的一些技法。唐代“画圣”吴道子则能“不假界笔直尺”,徒手就可以画出界画。

正是由于这些大画家的存在,促使界画的艺术性逐步加强,使其脱离了建筑工程图纸的原始形态,进而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晚唐到宋元年间,是界画发展的黄金阶段。界画基本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和山水画点缀的尴尬地位,成了独立的画科,一般以楼阁为主体、山水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

▲张孝友《江楼月夜图》

|界画现状

在公元六世纪至十四世纪这段时期,如果把界画比作一座巍峨宏伟的艺术宫殿的话,那么在过去的六百多年里这座宫殿几乎变为了废墟。现如今在中国美术界以外恐怕仍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界画,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叔侄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也就是说,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张孝友《仙馆楼阁图》

|界画传承

近现代擅长界画者很少,张孝友先生以长期研习中国工笔山水界画为目标,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使已失传三百年的画种得以恢复、传承。其工笔山水、楼阁界画、历史人物画,结构宏大又细致入微,传统功力深厚,又结合西画透视、明暗、色彩的方法,使其作品形象深刻、真实动人、自成一家,技法之妙、功力之深,术界无出其右者。

▲张孝友《翠峰楼观图》

都说张孝友先生拯救了失传三百年的界画,但是确切的说应该是传承和开拓并举。他的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界画的表现方式,画面上更具纵深感和空间感。尽管是用传统的笔墨作画,我们却能看到一种新气象,仿佛一幅崭新的艺术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作品欣赏

▲张孝友《礬楼夜市》

▲张孝友《盘古图》

▲张孝友《洞仙歌》

▲张孝友《南乡旧梦》(完整)

▲张孝友《南乡旧梦》(局部)

▲张孝友《南乡旧梦》(局部)

▲张孝友《南乡旧梦》(局部)

想学习更多书画知识,就关注仁美大学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5:06 , Processed in 0.0096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