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 集齐能召唤神龙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08:49: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 集齐能召唤神龙吗?

2019年07月29日 10:05:40
来源:紫禁城的礼物

比现代人更爱“集邮打卡”的古人一定是乾隆。众所周知的在各大名帖名画上盖戳的事我就不说了,他竟然还钦定了25枚玺印俸放在交泰殿,号称「二十五宝玺」,集齐盖下的戳都成了国宝。

服了服了。

皇帝宝谱(图片来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要说这25枚宝玺,确实也是厉害的,囊括了清朝皇帝行使权力的方方面面。你想不盖章就叫臣民办事,那是做不到的,谁知道你是真是假呢。盖了章,文书才生效,底下人才会照章办事。
01
这二十五宝玺,全都是玉玺,也是皇帝本人用的。其实,历朝历代传下来的玺还是有一些,尤其是明清两代。比如,明朝就有「大明天子之宝」「大明皇帝之宝」留在宫中。

白石海水蛟龙纽「大明天子之宝」,明,白石质,海水蛟龙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4厘米, 纽高1.9厘米。

白石螭纽方形玺「大明皇帝之宝」,明,白石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 纽高1.9厘米。

很明显,皇帝行使国家权力时,不是只有一枚玺。有些将“传国玉玺”的概念混淆到了历朝玉玺,以致于有些认识上的错误。
所谓“传国玉玺”,通常是指秦始皇用和氏璧镌刻的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认为是正统凭证。但这枚玉玺,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

▼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清乾隆。乾隆帝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作为古玩进行收藏。

基本上,后来的皇帝都不止一枚宝玺。清代皇帝尤其多,用玺也很乱,清初大概是手边有什么玺就往折子上盖了,不太讲究。
到乾隆时,他前前后后一数,发现有39枚宝玺都是御用的,都可以拿来行使权力,既不严谨,数字上也没什么寓意。
于是,乾隆大笔一挥,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下了一道诏书,从这39枚玉玺中挑出25枚重刻,改玺印!为什么是25枚呢?因为乾隆比对的是有八百年历史的周朝。周朝共历25帝,乾隆取此意寄托祝愿大清朝绵延25代的希望。
02
这25枚宝玺中,列在首位的是「大清受命之宝」。
乾隆在《交泰殿宝谱》中明确它的作用是“以章皇序之用”,也就是表明清王朝的正统和合法性。这枚宝玺为白玉质地,是皇太极命人打造的。因为是自清太宗皇太极以来就“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所以这枚宝玺不仅被尊为二十五宝之首,并且得以保持原貌,未作任何改动。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

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大清受命之宝」,清崇德,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其材质洁白温润,盘龙纽线条简洁流畅,技艺纯熟,显示出清前期玉石雕刻的水平。

排在第二的是「皇帝奉天之宝」,这也是一枚清早期镌刻的玉玺。乾隆给它安排的工作是“以章奉若”,就是表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这枚玉玺同样保持了原貌,但它出场机会不多,官方记载称“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皇帝奉天之宝」,清早期,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排在第三的是「大清嗣天子宝」。所谓玉玺,并不都是玉质,此“玉”通“御”,这第三枚玉玺是金质的。不过,它的确是二十五宝玺中唯一的金质宝玺,作为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乾隆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

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

剩下的二十二宝还有:皇帝之宝(青玉质),皇帝之宝(栴檀香木质),天子之宝(白玉质),皇帝尊亲之宝(白玉质),皇帝亲亲之宝(白玉质),皇帝行宝(碧玉质),皇帝信宝(白玉质),天子行宝(碧玉质),天子信宝(青玉质),敬天勤民之宝(白玉质),制诰之宝(青玉质),敕命之宝(碧玉质),垂训之宝(碧玉质),命德之宝(青玉质),钦文之宝(墨玉质),表章经史之宝(碧玉质),巡狩天下之宝(青玉质),讨罪安民之宝(青玉质),制驭六师之宝(墨玉质),敕正万邦之宝(青玉质),敕正万民之宝(青玉质),广运之宝(墨玉质)。
不过,就算乾隆明确了二十五宝传给后代子孙,集齐这些宝玺的后人们还是没能召唤出神龙保住大清的寿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5:29 , Processed in 0.00744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