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铸精品——专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薛小飞 2019-08-26 09:35
本报记者 师志强 人物档案:薛小飞,男,1979年出生于河南汤阴。毕业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雕塑倡导者,主要是从事绘画,雕塑等工艺创作。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并多次获奖,深受业界专业人士好评。 泥塑神手青年雕塑家薛小飞先生在品味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泥塑艺术品。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泥塑,纯净而又古朴的表现了每个年代不同的社会文化下人们的生活百态。面对百花齐放的传统文化兴起热潮,源于生活而又取材于生活的泥塑艺术,如何在新时代推陈出新?本报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薛小飞。 坚定艺术信仰,将生活融入艺术 泥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百花齐放,而河南安阳的薛小飞却通过制作中国农村80年代的古朴风格把泥塑艺术价值展现的淋漓极致。他用一双粗糙的手,把泥巴变化出了不同的姿态;他凭一份敬畏的心,将泥塑艺术传承与发扬进行了升华;他用一种执着的爱,让泥塑传统艺术走近了寻常百姓家。 出生于1979年的薛小飞,从小就喜欢乱写乱画,在学校也因为这项特长得到了老师的青睐和同学们的赞美。1996年,薛小飞考上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跟着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的金老师学习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用感性和理性分析景物,人物和事物,金老师传授的素描知识给薛小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高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新认知。2000年,薛小飞毕业参加工作,因为商业雕塑和他的理想和追求格格不入,不满现状的他于2007年又遇见了第二位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恩民,跟随老师四年,进入了工艺美术行业。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领域给他注入了许多新的源泉,让他的创作思维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脑子里不断涌现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和画面。 作为一个70后,是什么支撑他坚守这项传统技艺的?“我愿意把这项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沿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多看多学,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排除社会一切烦扰,把自己调整到清零状态,吸收百家之所长,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薛小飞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用5年左右的时间画出了几个系列的作品,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信仰追求!他已经把生活融入到了艺术里面。 艺术源于生活,巧夺天工妙手天成 双手握着拖拉机的方向盘,哈哈大笑,后座上的女娃娃喜笑颜开,扎的两个辫子甚是可爱,这个画面展示了耕种时幸福快乐的状态,劳动人民最光荣,表现了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收获最为丰盛。 其实每一个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它的名字叫童趣。薛小飞也不例外,他擅长用泥土表达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然后让心中之童趣吐露无余。这种真情再现的创作是幸福的! 薛小飞善于撷取农村人物在生活中最具动感的一瞬间,人物造型多是咧开大嘴,却有着笑眯眯的憨态,形神兼备,既觉得淳朴又觉得十分可爱,以小见大,既表现出人物具体的生活场景又展现了整个农村生活的情态和生活情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用手中有限的泥巴,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其粗犷中见细腻、敏感、丰沛,再现了土地上快要消失的民俗风情。 “我的每件作品,只有让大家感到满意,我的心里才会满意。通过刻画那个时代农村儿童精神与物质生活,从而挖掘出人们对那个无忧无虑孩童时代的美好追忆以及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薛小飞对每一件作品都坚守着一种匠心精神。 他的泥塑作品造型,细腻传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形象逼真。从作品中,深层的意蕴,则表现出农民劳作后满足和幸福的心理状态,也是历尽沧桑和苦难后表现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坚强和任劳任怨的坚毅精神,传达出普通劳动人民甘于平淡,乐于奉献的知足常乐、顽强拼搏的精神意识。 《迎难而上》参展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焦桐常青”——兰考当代雕塑展 尤其是近年来,薛小飞创作的泥塑作品不断升华进入了一个高深的境界,引起了文化艺术界领导、专家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其作品也获得了诸多奖项:2010年《回忆快乐时代》入选河南省首届雕塑作品展;2012年《精彩童年》入选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2年《耍》入选河南省中原风铸童雕塑展;2013年《田园趣事》入选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13年《精彩童年》入选河南省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获“二等奖”;2014年《爆米花香》入选河南省首届雕塑作品展;2015年《肉搏》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暨郑州市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获“优;奖”;2015年《星星过月》入选郑州市第一届雕塑作品展获“优秀奖”;2016年《小四轮》入选河南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2019年《迎难而上》参展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焦桐常青”——兰考当代雕塑展。 创新中把握平衡,让泥塑走得更远 “泥塑造就了我,泥塑将是我一生的事业。而泥塑要走的更长远,还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把握一个平衡点。”薛小飞说,他时常思考如何将泥塑做好,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他要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希望通过自己朴实的艺术作品为非遗贡献一份力量。“用心做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血有灵魂的,它不仅会对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带来视觉冲击和享受,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和内涵,从而指引着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薛小飞如是说。 “在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人的眼光和审美思想都在改变,各种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也在变化,艺术也一样。在繁杂的社会关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子确实很难,需要恒心和定力。”面对新观念、外来文化对传统民俗的冲击,在薛小飞看来,泥塑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与创新问题。“以前的传统东西,现在年轻人看不懂,不喜欢,我要大胆地把传统的造型技艺和现代流行的卡通造型相融合,让更多的年轻人也喜欢这些传统的民俗工艺品。坚持用“创意和创新”这两条腿,与传统泥塑一路同行。我相信,泥塑在新时代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薛小飞说道。 薛小飞以传承泥塑艺术为己任,向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向所有人展示着生活的欢乐困苦。他不仅是一个聪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新时代的创业者,在创作泥塑作品的过程中,他还学会了焦墨画,并且造诣颇高,愿他的艺术生涯能够走向更高的境地。 记者手记: 与薛老师在一起 初识薛老师,源于一次书法交流活动,薛老师憨厚朴实的外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老师为人低调,很少接受采访。一个上午的访谈,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薛老师的心态,豁达、乐观。多年来,他凭着一种匠人精神,淡然地坚守传承与发扬泥塑艺术与文化,始终充满热情地保持创作的心态,创作的激情,争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他对泥塑的执着,他对泥塑的热爱,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极致。与其说放不下泥塑手艺,不如说放不下乡土情结,放不下对故土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如今,薛老师每天都坚持泥塑创作,远离喧闹和泥巴作伴。也许对于薛老师来说,一块小小的泥巴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薛老师的匠心精神,正通过自己的劳作,打破功利、概念等编织的世界的外壳,让更真实、更直接、更纯粹的艺术世界显露出来,用作品散发出它们所处时代的独特气息,直到它最终浓烈得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