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集中优势兵力,棋高一着! 2019-08-26 20:24 毛主席,谈集中优势兵力,运用起来,棋高一着! 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凡与顽正规军作战,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其比例最好是四比一(四千人打一千人,四万人打一万人),至少是三比一,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个击破之。望以此教育干部,克服战役上及战斗上平均用力、普遍求胜之轻敌观念(此观念在许多干部中是存在的)。 这段话,节选于1946年8月22日毛主席《战役战斗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电报,这是毛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指示,反对平均分兵的战术,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之一,毛主席活学活用,,把它发挥得淋漓至尽。
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如何阐述集中优势兵力? 《孙子兵法-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武子说,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同敌人兵力相当就可以考虑打一仗,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兵力弱少就要撤退原地。
我们 再来看一段原文。 《孙子兵法-虚实》: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
《孙子兵法》这本书,分别在谋攻篇与虚实篇,都谈到兵力使用的问题,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作战。最好是十倍于敌人,兵力不够就五倍于敌人。毛主席总结得更简练具体,就是在战役战术上,集中优势兵力,四倍于敌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四倍于敌人,四万人打一万人,并不是四万人全部放到前线去,而是要预留二万,或者一万的预备队,作为奇兵,迂回侧击,或伺机待命,补充前线阵地兵力。 这个军事道理,毛主席懂,敌人也会懂,最后就看谁的运用到位?落实好,执行到位,运用得到,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把军事战略执行到位,除了指挥官指挥应变能力之外,还有就是军队的执行力与凝聚力问题。 我们要知道,毛主席军事战略再高明,再正确,再神机妙算,都需要战场指战员、将军们有高效执行力,要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略发挥出来,我们叫政策落地。 毛主席之所以是伟大的军事家,除了军事战略思想高明、洞察力强、战略判断精准之外,还有几个重要军事能力:一是治军统帅的能力,百万大军对于毛主席而言,就像手足一样灵活自如,这就是管理能力;二是毛主席能把自己军事思想、战略判断,让下面人正确地理解,并给以落实到位的方案;三是锤炼了一支忠诚的新式军队,指哪打哪,绝不含糊。 很多读兵法,只读到表层的意思,却没有琢磨透文字背后的内涵与条件。毛主席把兵书读活了,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更悟透了文字背后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