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前,驻守敌军为何不将桥炸毁?一名老兵道出实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02:3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前,驻守敌军为何不将桥炸毁?一名老兵道出实情                                    

            

        2019-09-26 19:37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场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乃是广大红军战士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红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也深深鼓舞着我们。在漫漫征途之中,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飞夺泸定桥”就是其中之一。

▲送别红军场景油画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工农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要想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数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当下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时间条件。另一方面,红军将士经过连日来的急行军,本身已经非常疲惫,再加上武器装备方面也比敌军落后,如果要打滩头防卫战,红军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性。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之下,红军领导做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指示。

▲如今的泸定桥

有些朋友可能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时对岸负责防守的国军并没有将泸定桥彻底炸毁,仅仅只是拆除了铺设在桥面的木板。事实上,红军正是凭借这一有利条件,经过浴血奋战而取得最终胜利。那么问题来了,国军为何只是拆掉木板而不将其炸毁,难道之前就没有考虑过可能会失守的情况吗?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和民间有多种看法。许多人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国军太过自信,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强于红军,只需要拆掉桥上木板,然后凭借机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装备简陋的红军击退。

▲工农红军旧照

很明显,这样的理由糊弄小孩子可以,并不足以说服大多数人。泸定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国民政府高层也下达了死守命令,恐怕没有哪个将领敢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去防守,必然是严阵以待、布置周密,而且还会高度重视。对他们来说,炸毁桥梁乃是最保险的选择,因此没有炸毁泸定桥定然有着更深层次的隐情。经过一些历史学者深入走访调查后,历史真相终于大白。

▲油画《飞夺泸定桥》

据一名川军老兵回忆,当时上级其实是下达了炸桥命令的,不过前提是要等负责围剿红军的一个自卫团渡河后才能炸毁。守桥部队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只拆除桥上木板,如果是友军先到,就派士兵将木板重新铺上,帮助他们快速渡河;如果是红军先到,想来凭借强大的火力也能将红军击退,这在当时那种状况下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拆去木板的泸定桥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时的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为完成这次事关重大的战略转移并尽快突破国军的包围,红四团官兵不顾天下大雨的情况,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赶往泸定桥,最终比国军围剿部队更早到达。抵达后,红四军团争分夺秒,迅速投入战斗之中,组织了多次集群冲锋,与敌军浴血奋战,最终成功突破敌军包围圈。就这样,红军彻底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为将来的抗日统一民族战线保留了可观的有生力量。
参考资料:
《战斗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十次经典战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10 , Processed in 0.0077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