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刀代笔,绘画写字,看内蒙微雕师杨磊刀下的艺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01:32: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刀代笔,绘画写字,看内蒙微雕师杨磊刀下的艺术         2019-09-28 16:26                    

  呼和浩特是一座有400多年建城历史、具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大黑河南岸有一座传诵古今的西汉古墓——昭君墓,青冢兀立、巍峨壮观;有“塞外西湖”之称的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晴空碧水,蔚蓝一色;与蒙古风情街相连的伊斯兰风情街,以沙漠黄为主,绿白相间为副色,圆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同时也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其餐饮特色别具风味,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点等,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种谷类、野味。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制品外,肉类食品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今天我们介绍的微雕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平面书画雕也叫"微刻"是凹进去的,属于"阴雕""浅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浮雕""透雕"属于阳雕一类,微雕既是微观艺术。今天我们要说的微雕师是杨磊,杨磊1972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今年47岁的“三石”本名杨磊,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玉泉区人。杨磊开始学习雕刻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在老家山西是做木雕的匠人,虽然父亲职业不是做雕刻的,但也跟爷爷学了一些雕刻的技艺。没事时在家雕刻些小玩意,杨磊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酷爱雕刻,潜心学习雕刻,在多年的苦练雕刻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兼蓄各体之韵,经过不断地探索,融汇南北技法、贯以独特的民族韵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其作品惟妙惟俏、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有不乏传统精髓。气韵浑厚典雅、和谐自然,刀法细腻,尽显材质美感。享誉业界!

杨磊在五塔寺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杨磊就喜欢在干树枝、杏核、橡皮上“刻画”。父亲不想让他再走爷爷的职业,所以不支持他雕刻,但小杨磊一直自己偷偷的雕刻,买不起专业的刻刀,他就尝试着用修脚刀来进行“创作”。 最初,他在杏核上雕刻了一个人物造型,得到同学们的好评,同时也给了自己无限的动力。从此,雕刻就成为杨磊人生的最大喜好。为了完成梦想,小杨磊省了一年的早点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套刻刀。
因为父亲不想让杨磊再入这行业,他只能出来寻师问道,微雕这个行业在北方并不发达,对于内蒙古地区更是如此,想要找一名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当年呼和浩特有一位竹雕大师,杨磊几次上门求艺,却被告知“传内不传外”。有些心灰意冷的杨磊便开始了自学成才之路。毕业之后杨磊被分配到了呼和浩特钢铁厂,每天繁重的“砸钢”工作之后回到宿舍,杨磊便拿出心爱的刻刀进行练习。

一次在逛文玩市场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杨磊把自己的一些作品展示给了当时的文玩协会会长。对方看过杨磊的作品之后,很肯定地表示杨磊可以干这一行!这句话坚定了杨磊的信心,于是便筹钱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店。
"微刻"是以刀代笔,绘画写字,不但有刻还有设色;讲究绘画艺术,"圆雕浮雕透雕"讲究雕塑艺术,不同的只是微小而已。让杨磊引以为傲的《常胜将军》这个作品,十年前耗费了杨磊整整21天才雕刻完毕,包括蟋蟀的腿毛栩栩如生。杨磊肯吃苦,又有很高的悟性和天赋,慢慢的,“三石”这个名字在微雕圈里有了名气,全国各地来找他定制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

走进杨磊的雕刻工作室,只见柜子里摆放着一排盒子,每个盒子里放着一个拇指大小的物件。凝神观看,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画面渐渐浮现在眼前。人物、建筑、动物、花鸟、佛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竟然雕刻在拇指大小的橄榄核上,毫厘之间,隐藏着大千世界。
公开资料显示,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它是在极小的物品上进行雕刻,很多作品甚至要用放大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魏学洢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近代微雕大师于硕,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于硕于金石书画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天津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六件。

一开始,杨磊雕刻的作品基本都是中国传统元素,和全国其它地方的作品也并无大的差别。作为一个内蒙古人,杨磊觉得有义务进行一些本土文化元素的创作。于是,杨磊开始尝试做一些有着蒙元文化特色的微雕作品。这件作品的名字叫《风中的额吉》,展现了一位蒙古族老妈妈在蒙古包前期盼孩子回家的情景。蒙古包、勒勒车、额吉、小狗等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表情灵动,甚至连人物的面部神态都看得清清楚楚。作品中的“额吉”(翻译为老妈妈)的面部还没有小米粒大,但是在这么小的面积上还可以雕刻出表情实属不易。这件作品也几乎代表了微雕技艺的极致。蒙古族文化元素的作品,让杨磊的作品在圈内脱颖而出,不少比赛特邀其去参赛。
“微雕作品上的线条刚柔相济,需要每一刀下去都稳、准、狠,一颗成品要数万刀。好的微雕师,会根据材质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即便是同样的原型,都会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也是手工雕刻的魅力所在。”

微雕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了一个精细画面或10多个汉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雕"、""意刻"。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五,运刀要稳、准、狠,微雕的刀即是笔,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达意。在微雕作品上配微刻题款一定要讲究书法效果,那些见大显丑,字之歪斜,行之不齐,画之失准,配之失调,都是创作者应避免的。第五,应把握刀具与石材所产生的线条变化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如今,杨磊收了13位徒弟,其中大多数都是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学习雕刻,一定的美术功底可能只是基础,更多的是要脑子里面“有东西”。杨磊开培训班的目的很简单,“不是为挣钱,是为了将微雕这个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门精湛的技艺,欣赏到这门高雅的艺术。”杨磊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名雕刻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喜爱雕刻艺术,共同感受雕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杨磊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手艺人,学习微雕刻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出名,能赚钱,他的思想观念很明确,就想把中国的传统工艺手艺传承下去。在传承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创新,这样的做法不得不由人钦佩。其实他也是在呼吁我国的手艺人,在发展传统工艺手艺的同时,不要忘记传承,毕竟我国五千年的文化,都是有这一个个很小的部分组成。作为我国的手艺人,有责任去传承,去发扬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3 06:27 , Processed in 0.0079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