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氏璧的由来:卞和泣血献璞玉【组画欣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21:13: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和氏璧的由来:卞和泣血献璞玉【组画欣赏】                                    

            

        2019-10-03 23:25                    

                            导语:
本文以一组故事画,介绍旷世美玉——“和氏璧”的由来:春秋时期,卞和慧眼识宝、进献璞玉,却被当成骗子,但他不顾身命、不改初衷,被两次砍断腿脚、直至泣血,坚持不懈进献稀世宝玉的故事。
  

  

  

  在欣赏这组故事画之前,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和氏璧”的传说: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砍柴的樵夫,名叫卞和,此人整天在山里砍柴,虽然并不识文断字,却极有眼力,在识别玉矿石上有过人之处。有一天,卞和在山上打柴看见凤凰栖落于青石之上,由于古人有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非常惊喜,只见这块青石有铜盆那么大,纹路、光泽都与其它石头大不相同。凭着自己多年的见识和经验,他断定这是一块璞玉,里边必定包含着一块硕大的质地极好的宝石,一定可以雕凿成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卞和心想,国宝自然应当国家有所有,不能据为私有。于是,卞和携带这块璞玉专程来到楚都郢城,准备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是个不学无术的庸人,他叫玉匠们鉴定这块石头,没想到玉匠们不识货,看了两眼就一口咬定说:“分明是块普通石头,哪里是什么宝贝!”楚厉王大怒,吩咐武士砍去卞和的左腿,作为欺骗国君的惩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做了楚国国君,卞和又柱着拐杖来献宝,楚武王又让玉匠们鉴别,这些滥竽充数的玉匠,煞有介事地回奏:“大王,那是块顽石,不是什么宝贝!”昏聩的楚武王就叫武士砍去了卞和的右腿。
又过了一些年,楚文王继了位。卞和仍坚持献玉,不改初衷。可是,他已经失去了两条腿,无法行走。只好让人抬到山下楚文王经过的地方。他拦道痛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又哭出血来。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楚文王派人问卞和:“你为何长哭不止?是不是受两次惩罚感到冤枉?”卞和止住哭声回答说:“我死不足惜,失去两腿算什么!明明是国宝却被说成是石头,忠诚为国却偏偏被说成是欺骗。我是为此而悲伤。”说罢又献上璞玉。使者回报楚文王。
楚文王不再轻信玉匠们的结论,而是交到玉房,让匠人凿开璞玉,亲自验看。果然,里边是块通体晶莹剔透的硕大美玉,全无一点瑕疵。于是雕成了以卞和命名的和氏璧,成为名闻天下的瑰宝。卞和也因此受到众人的尊重。

--------------------------------------------------------------------------------------

  以下的组画,描绘的就是上述故事:
和氏璧的由来:卞和泣血献璞玉  
【提醒:以下图片都是高清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故事发生于春秋年间的楚国

▲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打柴时,看见凤凰的羽毛飘落石上

  

▲卞和注意到:“咦,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羽毛呢?”

  

▲卞和很惊喜:“喔,是凤凰鸟的羽毛”

▲卞和心想:“嗯,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山里铁定有宝物”

  

▲卞和仔细地观察凤凰栖落的这块石头:“这真是一块璞玉啊”

  

  

▲卞和心想:“如果能把里面的美玉琢磨出来”

▲“一定是天下最美的宝玉”

▲卞和对自己说:“真是国宝啊,明儿就去献给国王吧”

▲卞和捧着这块玉石,来到皇宫,晋见楚厉王

▲楚厉王看了看卞和献上的玉石:“啥,这么不起眼的石头”

▲楚厉王不相信卞和所献的是宝物:“里面真的是宝玉吗”

▲楚厉王说:“叫玉匠来看看吧”

▲玉匠对着这块玉石看了半天:“嗯,这个”

▲玉匠看不出来什么道儿,就对楚厉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

▲楚厉王怒斥卞和:“竟敢来戏弄本王”

▲楚厉王下令:“给我砍断卞和的左脚!”

▲卞和大哭:“冤枉啊,大王”

▲卞和被拉走的时候叫到:“这真的是一块宝玉啊”,但没有人理会他

▲卞和受刑,痛苦地呼唤:“哎呀,冤枉啊,大王”

▲卞和被认为犯下欺君之罪,而被砍断左脚

▲可怜的卞和,就这样被砍断了左脚

▲过了几年,楚厉王死了

▲他的儿子楚武王接位

▲卞和心里想

▲卞和:“哎,楚厉王只相信玉匠的话,不相信我讲的”

▲卞和:“现在在位的是楚武王”

▲卞和不甘心稀世宝玉就此埋没,对自己说:“好,我要再去试试看”

  

▲于是,卞和又拿着 他认为最珍贵的璞玉,去献给楚武王▼

▲没想到楚武王的玉匠,也认为那是石头

▲无论卞和怎样申说,楚武王等人都不相信这是一块稀世美玉

▲可怜的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过了几年,楚武王也死了

▲楚文王即位

▲这次卞和不再把璞玉拿进宫中

▲他抱着这块被玉匠认定的石头

▲到楚山下嚎啕大哭

▲哭得树叶凋零

▲哭到眼睛都流出血了

▲卞和流出的,真的是血泪

▲这件事情传到了楚文王耳中

▲楚文王便派人将卞和接到宫中

▲卞和被搀扶着晋见楚文王

▲楚文王向卞和问道:“天底下有这么多人被砍断双脚”

▲楚文王:“为什么只有你那么悲伤呢?”

▲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双脚被砍断而悲伤啊”

▲卞和:“我伤心的是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啊”

▲卞和:“这诚心诚意的人被说成是骗子呀”

  

▲楚文王听了

▲就找来玉匠

▲凿开石头

▲里面果然是块漂亮的美玉

▲楚文王又命令玉匠将这块石头

雕琢成玉璧,做成国宝

▲为了纪念卞和的血泪之功,

就将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和氏璧的由来▼

  【故事回顾:】
  稀世宝玉——和氏璧的由来
  

  春秋时代,有个楚国人叫做卞和。有一天,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还没经过雕琢的玉石。他知道这是块难得的珍玉,就捧着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叫他的玉工来鉴别这块玉石。玉工看了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厉王以为卞和拿石头来骗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断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玉工说:“这不过是块石头罢了。”武王也认为被卞和欺骗了,就叫人砍断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基。这时,卞和抱着他那块玉石,在山脚下痛哭起来。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流血了。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遭到砍脚刑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呀?”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而悲伤。我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却被认为普通的石头;忠诚的人倒被说成骗子!”文王知道了以后,便叫玉匠把那块玉石拿来仔细雕琢一番,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宝玉。而这块珍贵的宝玉,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上图:和氏璧出土遗址

  

相传和氏璧原来一直藏在今天湖北省南漳县荆山的玉印岩中,在经过多少万年后,吸日月之精华,得山川之灵气,卓然成才。当卞和发现它的时候,它的外表还裹着一层厚厚的石衣,看上去与普通顽石没什么两样。然而卞和慧眼识宝,知道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是价值连城的内涵。从而希望它能被置于它应得的位置,而不是被弃于山野。

卞和付出半生血泪,和氏璧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传说秦始皇帝有四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随侯珠、太阿剑、千里马。其中,那块浸透着血泪的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
卞和所献的这块玉,本身成色、质地是最好的,但只凭这一点还达不到“传国玉玺”的要求,“传国玉玺”需要一种敢于直言上鉴的精神,而卞和就具有这种精神。当卞和为“真相”而忘我付出,哪怕双脚都被前两任君王砍断,也要向继任的君王证明手中所拿的,不是石头,而是真玉;当这种“求真”的精神溶到这块玉中,这块玉才被“点石成金”,从而有资格成为“天子印章”至高威严的载体。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玉”的典故。《三字经》里就有一句著名的话:“玉不琢,不成器”,讲的再明白不过了,即使是稀世珍宝,不经人工雕琢,质地原本再好,也不过是一块无用的石头,不会受到关注,没有用武之地。为人父母,应该像卞和那样,苦苦守护孩子原本如美玉般珍贵的天性,让他跟随良师,结交益友,不断启迪本性,明辨善恶,在后天的各种影响下能守住义理,最后被“雕琢”成一块真正的美玉。爱子之心,当学卞和。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

意为:一块璞玉要经过雕琢

▲才能变成精美的宝玉

▲人也是一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1:04 , Processed in 0.0101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