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找人”(小小说)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25: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火娃小议 于 2014-1-30 12:32 编辑



      祥子家最近出了大事,祥子的爱人突然不幸病故了。让所有人闻讯无不感到惊愕。
      祥子爱人平时身体很好,一辈子也没去过几次医院。前两天,因身体不适浑身酸疼,本想去医院检查一下,开点药就行了。
      祥子的岳父、岳母听到消息后,可没当小事。调动个各种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退休在某医院补差的大夫,这才多少放了心。
      经过医院一阵子“积极”检查后,医生确诊病人心脏有问题,需要立即进行心脏搭挢手术。祥子无奈争得爱人同意只好签字。
     奇怪的是手术进行没多长时间,病人就被从手术室里推出来,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祥子进不去,又听不着里面的消息,找的人这会也不露面了。祥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眼看天都大黑了,一个医生才把他叫到了医生办公室。医生告诉他,你爱人的病,心脏毛病不是主要的,现在我们怀疑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非严重,现在已经进入深度昏迷,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祥子当时就如五雷轰顶,六神无主了,赶紧电话通知了岳父、岳母大人。
     在医生指导下,他办了多少手续,签了多少字自己也说不清了。之后,他又把消息分别通知了其他亲属。
     大家一起日夜守候了四天,祥子爱人终究没能战胜死神,生命终止在五十八岁。全家极其悲痛,特别是祥子的岳父、岳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是痛心疾首悲痛欲绝。


      祥子是个老实人,下乡回城后就在一家市内较大的机械厂里当电焊工。师傅是全国知名的技术能手,五、六十年代多次拿过全国技术大赛冠军。祥子回城时,“文革”刚刚结束,虽然当时都说:“献身四化最光荣”,可真正肯学技术的人并不多。
     祥子不同,下乡五年时间,吃大苦,挨大累,让他对发展机械化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肯学、师傅肯教,最后,祥子的手艺也不得了,至少在省内是小有名气。
     企业“黄了”之前,祥子被调到了市里某检验所工作。还赶在“房改”之前分到了120平的楼房一间,日子过得比当年青年点其他知青舒心的多。
     但祥子有一点,总被岳父、岳母看不上,那就是性格太木。社会上的“关系”基本没有,大事小情都得岳父、岳母亲自出马。
     祥子的岳父、岳母虽说是社会上普通再普通的老百姓。两人都是市内某化工厂的职工,岳父是厂里食堂的采购员,岳母是厂里食堂的炊事员。但这两个人,一向被厂里的同事视为“精明人”,神通广大。其实也不是他们俩真有多少高明之处,只是俩人只信奉一条,无论遇到什么事就是“找人”。
    “找人”这或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经典”。这老俩口也算是学得深透,运用自如。他们从不相信那些什么理论啊!原则啊!政策啊!口号啊!在他俩看来那都是扯蛋,是糊弄傻子的。
      还别说,这么多年无论遇到什么沟沟坎坎,这老俩口就靠“找人”,还真让他们受益匪浅。
      就说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吧,城里人有多少家能逃过去呢?他们做到了。
      大儿子晚上一年学,是七零届毕业生,按政策他是非下乡不可。这老俩口硬是靠托关系、找人,给儿子办了个“精神病”证明,通过学校工宣队长帮忙给留城了。虽然后来分到“三小一道”的小厂工作,但老俩口认为这是他们最大的成功。
     女儿是七二届毕业生,那一年省里发狠了,一个面向下乡,一个不留全走。这下可着实把这老俩愁了够呛。后来,他们想起当年孩子在厂幼儿园时,曾经被老鼠咬伤过一次。虽然事后并无大碍,但是他俩人硬是“找人”,经过一系列借题发挥,居然又给留下了,还破例批准在厂里做了临时工。


      爱人突然离世,祥子不仅深深陷入痛苦和自责中,而且全家也都乱套了。平时祥子除了工作,家里的事基本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儿子更是吃粮不管烧,心粗得很。
      爱人出殡户口本、身份证等都找不到。好不容易翻出了银行存折又不知道密码。大家一起抄家式的翻了一遍,总算找齐了必备到证件。为保证三天出殡,单位同事临时帮着凑的钱。这回祥子才真正感到女主人在家里的重要性了。
      祥子的岳父、岳母这几天几乎是天天以泪洗面。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女儿的命怎么就这么短呢?
     祥子爱人被安葬之后,老俩口开始反思。打女儿被抢救开始,他们找的人就再没露面。祥子问过岳父,“找的人你们很熟吗?”岳父说:“也不认识,是一个熟人介绍的。”祥子又问:“那熟人很熟吗?”岳父说:“还行,十多年前是我们厂里医务所的大夫。”
     祥子不想再问下去了,他知道这两位老人,所做的一起都是为了女儿好。如今这样局面也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再说多了只能增添他们的痛苦。
     祥子的岳母这些天坐在家里发疯似是骂,谁也劝不了。她骂老头子、骂自已、骂找的人······。
     祥子岳父这些天整个人和傻子一样,一个人坐在阳台上,两眼发呆。大舅子一家四口人每天轮流值班看着这老俩口,生怕再出什么意外。
      一天,祥子带着儿子来看两位老人。岳父说:“祥子,你说现在这社会我咋就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呢?”

后记

       半年后,祥子和朋友聚会时说的一段话让人深思。
       他说:“找人”这种现象在中国虽然很古老,很普遍,但这些年这种现象确也得到了“高速发展”。“找人”的“诚信”在不断下降,可“成本”确在“与时俱进”。这老俩口的问题出在了他们仍然用老眼光、老观念“找人”并把“找人”思维常态化了。当年他们为儿子办“精神病”证明时,对医生也不过是请一顿便饭、送两条牡丹烟。找工宣队长也不过是两条凤凰烟外加十斤刀鱼(采购员有这个方便)。给女儿办留城时,赶上单位派他去内蒙为采购牛肉。顺便给厂知青办主任、劳资科长、福利科长,每人要了五条牛鞭、十根牛尾(当时这东西在那里不要钱),一切事就办成了。这么多年这俩人最信的、也是最依靠的就是“找人”,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回却丢了女儿的命。祥子说:“我上网查了,这病如果快速诊断、及时抢救是不会死人的,何况我家离中国医大打车也就五分钟。你有“找人”的功夫,谁还会相信是急病呢?再说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靠上牙碰下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又有多大用呢?咱老百姓没事还是少想点那些歪道吧”。(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3-6-3 04:25:17 |只看该作者
1·切中时弊,一种背离理性的陈旧观念。在某些领域仍有市场。
  该受到批判。
2·文体不像小说。写法也缺少小说的元素。
  称其为小品文比较合适。夹叙夹议象散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13-6-3 11:45:35 |只看该作者
浅草说的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7 16:54:2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3-6-9 14:26: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火娃小议 于 2014-1-30 12:27 编辑

        更要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社会还没交会并保证人民学会依法、有序、平等的生活。“找人”说的更形象一点,就像永远不知道站排,一起挤车在公交车门拼命上车抢坐的一群人一样。问好各位!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3-7-4 19:57: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火娃小议 于 2014-1-30 12:28 编辑

浅草朋友说的对,这篇我原本不是按小说体写的,后来写着写着几件事串到一起成个故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3-7-5 14:12:24 |只看该作者
小故事,很贴近大家身边生活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3-7-5 20:38: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草 于 2013-7-5 20:42 编辑

我为我大妹妹回城找过人。那人说他能搞到化肥。得给他拿30元钱打通关系。
我工资才32元,30元拿出来着实不易。但是,咱“明白人”不能干糊涂事,硬
着头皮拿出去了。那人的媳妇听说此事后,对我说:“大哥,他没
那两下子啊!你被骗啦!在他媳妇的帮助下,我讨回25元。20年后,在北京
开往沈阳的火车上,我见到了他。他说他一直为欠我五元钱而不安。他拿出一只沟帮子烧鸡,
一瓶锦州产的白酒,我俩从锦州喝到沈阳。他说了一句心里话:”找啥人呐?我认识谁呀?“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于洪区一个停车场,他有了金杯面包,俩女儿出嫁了,日子过得挺好。
买了80米的新房。他强调说:”你弟妹是好人。“我唏嘘不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7-5 21:09:5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21:44 , Processed in 0.0108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