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改变齐白石的奇书,是鲁迅的定情物,美得惊叹!
2019-10-07 08:00
有这样一本奇书,流传了300年而不衰。 齐白石临摹它,在一笔笔中领会到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从此,乡间木匠变成了国画大师。 吴昌硕、傅抱石、任伯年等一代画坛大师都曾得到过它的指点。 我们熟悉的,丰子恺那些没有眉眼的清淡人物,更是与书中人物极为相似。 ![]()
▲丰子恺画作 就连一直“酷酷”的鲁迅,也将它作为定情物送给许广平,还在扉页写下:“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
它在美育界的地位,堪比识字界的《新华字典》、诗词界的《唐诗三百首》。 里面有棋声消永昼的对弈士人、山涧濯清足的野夫、春郊开心打滚的小马…… ![]()
这本纳尽生活情趣和美学的画谱,便是《芥子园画传》。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它作为进修的范本。 这就是在中国书画界如雷贯耳的传世经典——《芥子园画传》! ![]()
康熙年间初版本的扉页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为生。 20岁那年,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能画,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 从此,他以所画为据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真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说《芥子园画传》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
齐白石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传》,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传》,像得到心爱的宝物一样,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
![]()
![]()
![]()
《介子园画传》也影响了黄宾虹,傅抱石等一代艺术家,他们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称《芥子园画传》为启蒙之良师,毫无过誉。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一部三百年前的画谱,何以有如此魅力?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绘画入门的教科书,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最具系统性的入门读物。 《芥子园画传》首次刊刻于康熙年间,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画的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方法,门类齐全,体例完备,很好地表现了历代名家绘画的技法,同时并在理论上汇集了历朝画论的精髓。 ![]()
在编撰和刊行过程中,《芥子园画传》的经历颇为曲折。 此书最初是由清初名士李渔之婿沈心友延请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共同编集,书名来自李渔在金陵的别墅“芥子园”。 先是沈心友藏有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稿四十三幅,王概在此基础上整理增编了九十幅,同时又附上了临摹的古代各式山石四十幅,从而构成了完备的绘画技法体系,此为《芥子园画传》的初集。 二十年之后,王氏兄弟再受沈心友的委托,共同编撰了《梅兰竹菊谱》和《翎毛花卉谱》,采用木刻五色套版印刷,此为《芥子园画传》的第二集和第三集,世称“王概本”。 至光绪时,原版早已磨损严重,画家巢勋临摹原刻的三集,并增编人物画法,黑白石印刊行,世称“巢勋本”。 ![]()
后来,《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此次出版的《芥子园画传》,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
![]()
![]()
![]()
![]()
![]()
![]()
![]()
![]()
![]()
![]()
《芥子园画传》可以欣赏、可以学习、可以观摩、可以借鉴,画传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相信这本画坛传世经典一定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