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呷一口墨香,品味东坡与三王的爱情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12:4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11-13 12:34 编辑

呷一口墨香,品味东坡与三王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书                                                                                                                              2016-10-23 18:44:00

        美好的东西总是能够触发灵感的,无论是景,还是人。
        所以,当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时,才会“歌以咏志”,并传颂千古;而当曹操的儿子一睹甄宓芳容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绝世佳句会突然钻进曹植的脑海里。
         爱情亦是美好的,纯粹的爱往往能激发才子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乎,聂鲁达在孤灯下写出“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甘做女神茅德·冈一辈子备胎的叶芝,也因为对女神的无尽思念而生发出《当你老了》;纳兰容若因为与初恋无疾而终的爱情,便有了“一生一代一双人”;……
        例子太多,不一 一枚举了。不过,我们从中可以得出:文人骨子里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而当这段爱情太美好时(悲剧也算,因为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揉碎了给人看,所以凄美的爱情也是美好的),也催生了他们的诗情。
        在苏轼的一生当中,也有那么几位佳人,她们赋予了苏轼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发妻王弗:因一首词让世人铭记的女子
        王弗比苏轼小三岁,嫁给苏轼时年方十六,正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邂逅。苏轼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大家,而王弗也来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她和苏轼的爱情是纯美的,两人年龄都不大。苏轼虽然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但未必在官场上长袖善舞,碰到这种情况,往往由王弗替他协调,可谓苏轼的贤内助。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王弗、苏轼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时候的苏轼想必也天真地以为,他与妻子将这样一直下去,直到天长地久。
        但是,熟读诗书的苏轼似乎忘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后面四个字是“有时尽”。王弗与苏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11年),她便先苏轼而去。这对苏轼是极大打击,后来苏轼“手植青松三万栽”来追思她。又过了十年,这时的苏轼已经续娶,却依旧对前妻王弗情深依旧,挥毫写下了那首家家争唱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诗,古已有之,西晋的潘岳、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都曾有悼亡之作。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潘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不过,写悼亡词,苏轼算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妙不可言,其中的精妙奇崛之处,在此我也不多赘述。而这首词也是苏轼生平所有的悼亡之作中最为出彩的!
续弦闰之:与苏轼死后同穴的女子
        兴许是缘分,王弗去世后第三年,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到了苏家。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幼对苏轼崇拜有加,后来这种崇拜逐渐演变为倾慕。而苏轼也仿佛在这位少女身上瞥见了王弗的影子,两人遂结为良眷。
       王闰之的一生是坎坷的,除了早期的新婚燕尔外,她一直在漂泊,陪伴苏轼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艰难的二十五个年头。她虽是续弦,却比王弗更配得上“糟糠之妻”的称号。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豁达不羁,从政坛到文坛,都玩得酣畅淋漓,却也揉碎了女人心。试想,如果苏轼收敛点,少写点政治讽刺诗,少和王安石唱反调,是不是就不会有“乌台诗案”、“黄州贬谪”?或许,世上因此少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也多了一个祥和的家庭,王闰之也能跟丈夫过上几年安稳日子。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是那个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耿直的他注定要遭贬谪,于是,王闰之也不得不随他受苦。
        随着苏轼在宦海中沉浮,她不是没有抱怨过。“乌台诗案”发生后,自求小家安宁而不得的她爆发了,“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一怒之下,她烧毁了苏轼许多手稿。不过,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咬牙就挺了二十五年。可以说,她把最美的青春都献给了苏轼,她对苏轼付出过太多,从不求回报。
        苏轼对她,既有感情(爱情),亦有感激。在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过程中,苏轼对她的感情犹如陈年老酿一样日益深厚。在王闰之过生日的一天,苏轼放生鱼为她祈福,并写下: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词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这位妻子的无限爱意。
       公元1093年,苏轼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再度被朝廷启用。可悲的是,苦尽甘来之际,王闰之却因病去世,悲痛欲绝的苏轼又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悼亡之作: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死后,其弟苏辙将他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与王闰之的情深意笃。
知己朝云:给东坡先生无限灵感的女子
          一生中,给苏轼带来最多创作灵感的是王朝云。
《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虞美人》: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日长帘幕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悼朝云诗》:
苗儿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维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朝云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结识的。朝云是歌舞伎出身,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淡雅的气质,被苏轼一眼相中,于是买下她作为侍女。这一年,她才十二岁。
        由于仰慕苏轼的才华,加之苏轼夫妇待己不薄,她便决意终身追随苏轼。这位比苏轼小了二十六岁的少女,却有异乎年龄的坚强,在苏轼被贬谪黄州、惠州的岁月里,她随侍左右。在宋代,姬妾本无义务与主人荣辱与共。
        而且,在她与苏轼的世界里,总有另一位女人——王闰之,在她与苏轼举案齐眉时,自己永远只是一 旁侍酒的小妾。虽然,苏轼也很爱自己,闰之也从未因为自己是妻而处处刁难自己这个妾,但总之,作为女性,都希望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爱。
        但是,她选择留下来,悄然守护苏轼,甘之若饴,真正做到了不离不弃。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永远是一道难解的谜题。
         可惜的是,直到后来她才被晋升为侍妾,一生没有名分。豪放如东坡者,竟然也没有跨过身份(朝云舞女出身)这道坎!
        在这一点上,我是替苏轼感到后悔的。
        然而,情深不寿,最后连朝云也先他而去。苏轼失去了最后一位红颜知己,从此鳏居终老。
       这三位美人无一例外地给苏轼带来过创作灵感,如果非要替苏轼分出个伯仲,我觉得可以从词作入手。
        从词作数量上来说,绝对是朝云获胜,她简直是苏轼源源不断的创作来源。除了本文中的四首之外,还有《朝云墓志铭》、《荐朝云疏》、《殢人娇》等。另外,苏轼还为朝云题过一幅挽联,大大的有名: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当然,词作贵精不贵多,如果单从质量考究,苏轼の最佳悼亡词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莫属,王弗也因这首词而让世人铭记。
         那么,立刻就有读者跳出来为王闰之打抱不平了,凭什么只从词作方面考究,想老娘当年……噢,不,想王闰之当年还和苏轼合葬一处呢!这是何等待遇!尔等能享受到?
         其实,作为后人的我们为苏轼考虑这些算瞎操心了,因为三王根本不在乎!
        王弗在的时候,王闰之一直处于暗恋姐夫的状态,至少没闹矛盾。后来,王闰之也并没与朝云有过争风吃醋的经历,所谓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嘛!三王尚不在乎,我一个大爷们又何必跳梁插诨呢?而对于“情深不寿”的苏轼来说,我们津津乐道这些,怕也算残忍吧。
        生在这个滥情的年代,我们应该庆幸的是,一千年前,古人曾有过这样真挚的情感值得我们祭奠,直到永远。
撰文/许棉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2 18:59:00 |只看该作者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9-11-26 15:44:56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0:23 , Processed in 0.0085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