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快速了解我国古代地理书 2019-12-02 08:00
地理书是描述区划、山川、风俗、物产、水利、河防、边防等的著作。我国古代典籍往往把地理知识归入史书,把地理著作归入史部。《尚书》中有《禹贡》,《汉书》等断代史中大多数有《地理志》。这个传统影响深远,我国古代讲究“经世致用”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往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来治国安邦。 《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禹贡》说,舜帝时代全国洪水横流,大禹奉命治水,疏导了弱水、黑水、黄河、汉水、长江、济河、淮河、渭水、洛水等九条主要河流,让河水顺畅流入大海;又开通了太行山等九条山脉;并按照自然的山脉、河流等为界限把全国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又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把天下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服。全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范围、田土状况、赋税等级、进贡的特产、运输贡赋的道路。 《禹贡》托名大禹所作。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人士撰著,寄托了全国统一的希望,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案。历代研究《禹贡》的专门著作有数百种,清朝初年胡渭所撰的《禹贡锥指》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书有二十卷,其中图有一卷,博采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为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地理变迁提供了方便。 《山海经》曾经是跟《禹贡》并称的地理书,作者托名是协作大禹治水的伯益,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也是战国时代人士撰著。《山海经》记载了山河、大海、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等地理知识,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地理、民俗、物产以及研究中外交通等均有文献价值。所以,有人把《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合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但是,它的内容具有幻想性,往往掺杂古老的神话或传说,故《四库全书》把它列入子部的“小说家”类。《山海经》有郭璞、郝懿行、袁珂等的注本。 △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山海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四库全书》著录的地理著作颇多,如《三辅黄图》《元和郡县图志》《方舆胜览》《大清一统志》等著作,都是研究历史地理必须阅读的著作。《四库全书》还著录了各种地方志,如《湖广通志》等。 《水经注》是一部文质兼美而被广泛传诵的地理书。《水经注》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标明是注解《水经》的。《水经》是三国时代的著作,作者不详,或说作者是桑钦。全书记录了黄河、渭河、济河、淮河、长江等137条河流,记叙简略,仅1万余字。《水经注》不是一般注解,价值大大超越《水经》。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1 252条大小河流的情况,包括河道流域的山陵、湖泽、郡县、农田、水利、植物、动物、矿物,以及泉井、伏流、瀑布、溶洞、自然灾害等。它还记录了大量人文资料,如历史名胜、人物掌故、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如书中对“三峡”山容水态的描写,吸收了前人成果,绘形绘声,可谓字字珠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地理类著作中还包括不少游记,游记作者的亲身经历往往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地理面貌。《徐霞客游记》以及更早的《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是最为人熟悉的地理游记。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著。徐霞客,名弘祖,号霞客,明朝末年的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游记》是具有突出成就的传统地理学著作。第一,作者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记载。第二,作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如:他认真考察并科学地记述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270多个喀斯特洞穴,而且初步论述了溶洞的成因,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他怀疑《禹贡》岷山是长江正源的权威旧说,认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他还研究了河床坡度、喷泉、潜流等的形成,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影响,考察了火山遗迹和地热现象等。第三,《徐霞客游记》写景记事状物,真实精细,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因而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图源:百度百科图册 《佛国记》又名《历游天竺记》,东晋名僧法显撰,记述他往印度求法的旅行经历。《大唐西域记》12卷,又称《西域记》,唐太宗时代名僧玄奘撰述,其弟子辩机整理。该书综述了玄奘自贞观元年(627)至贞观十九年(645)西行求法的见闻。《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都是研究佛教历史和印度及中南亚历史的重要著作,特别是《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130多个城邦或地区(玄奘亲历的100多个,得之传闻的30多个)的概况,包括疆域、山川、气候、风俗、人情、语言、宗教情况,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全书内容丰富,叙事翔实有据,文笔简洁流畅。它是研究中古时期印度及中亚、南亚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的最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古代中西交通的最重要文献。古代印度不重视历史记载,因此近代以来的考古和历史研究,往往借重《大唐西域记》。如:印度那烂陀寺废墟、王舍城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都利用了《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得以再现其光辉。《大唐西域记》还记录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毗卢择迦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杰出的梵文文法学家波尼尼,佛教史上几次著名的结集,佛教部派的分布,著名佛教学者的活动,等等。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图绘制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汉墓1972年出土帛书中的3幅西汉早期地图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西晋出了一位杰出地图家裴秀(224—271),他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作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相当于今天说的“比例尺”;二为“准望”,即确定方位;三为“道里”,即确定距离;四为“高下”,即确定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起伏;六为“迂直”,即路线的迂回和转折。“制图六体”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对传统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代制图学家所继承。 我们还要介绍一部研究历史地理和军事史的重要典籍《读史方舆纪要》。此书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朝初年顾祖禹著。全书130卷,历述上古至明朝的地理沿革,包括各州郡位置、形势及用兵进退成败的史实。还有舆图、表格。所以,该书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