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如何壮烈牺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14:3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如何壮烈牺牲?                                    

            

        2020-02-01 11:54                    

              作者:木土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志丹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与军校政委习仲勋、常务副校长吴岱峰一起亲自编写《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28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及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936年2月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又发布了《东征宣言》。紧接着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杨尚昆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1军团、红15军团和红28军、30军。按照中央的部署,红1军团和红15军团从清涧一带东渡黄河,红28军的任务是进军神(木)府(谷)。从佳县以北渡黄河,楔人晋西地区,牵制和打击敌人。
2月中旬,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开始行动,经过几天行军,到达无定河以北,并开始研究渡河的具体地点。阎锡山为了阻止红军东渡,早在河东20余县的黄河沿岸修筑了高碉暗堡,并陈兵十余万,日夜防守。但是,红军没有把阎锡山放在眼里,已经选中了辛关和沟口两个渡口,准备分路强渡黄河。
3月底,红28军在刘志丹指挥下,胜利地渡过了黄河,并立即摧毁黑峪口阎军指挥部,随即向兴县黑峪口、康宁镇横扫过去,一路上势如破竹,致使妄图阻挡红军前进的阎锡山军队惊恐万状,狼狈逃窜。红军乘胜追击,声威大振。因此,长期在阎锡山黑暗统治下的晋西北的贫苦农民,无不含着喜悦的泪水,欢迎红军,其中还有许多青年农民踊跃参加红军,从而使战斗中的红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当红28军挺进到山西省临县白文镇时,为了与挥师北上的红15军团会师,刘志丹常去和徐海东、程子华等商讨军政局势,研究工作。也就在这时,刘志丹等接到中央军委急电:“为了配合南线红军进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前方与陕北之联系。保证红军背靠陕甘老苏区,命令28军即向离石以南之黄河沿岸地区进击,并相机攻占三交镇,牵制和调动敌人。”
接此命令后,刘志丹率部立即由白文镇出发,经过激烈战斗,经离石按时到达三交镇附近。4月13日,彭德怀司令员和毛泽东政委下达了消灭三交镇阎军的命令。
三交镇是山西省中阳县境内的一个重要渡口,河西就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绥德。阎锡山在该镇周围设有坚固的工事,并派遣一个团的兵力严加防守。为了打好这一仗,刘志丹带领有关人员上山对该处的地形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他拿着望远镜对三交镇周围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条路,每一个村,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并一一作了记录。不仅如此,他还向当地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和访问。正是在此基础上,刘志丹等制定了攻打三交镇的作战方案。
4月13日晚,红28军攻占三交镇的战斗打响了。此时,刘志丹又拿起铅笔,一会儿在地图上作记号,一会儿来回走动,一会儿又侧耳听枪声,就这样彻夜不眠地在军部指挥所紧张地关注和指挥战斗。
4月14日,红军已经占领了三交镇周围的大部分阵地。但这时苟延残喘的阎军集中兵力拼死困守着三交镇东北部的一座主要山头,负隅顽抗。为了拿下这个山头,迅速结束战斗,刘志丹拿着望远镜,走出指挥部,亲自爬上前沿阵地的山顶,观察阎军军情并指挥部队向阎军发起冲锋。就在这时,阎军的一发子弹不幸击中了刘志丹的左胸,伤了心脏,致使刘志丹当即昏迷过去。过了一会儿,当他的神志稍有清醒时,仍以顽强的毅力,断断续续地告诉身边的同志:“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的……”,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刘志丹英勇牺牲时,年仅34岁,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前线指挥所的红28军政委宋任穷得知军长刘志丹牺牲的噩耗后,急忙从指挥所赶到阵地前沿,来到刘志丹身边,抑制着万分悲痛的心情,跪在地上,抚摸着刘志丹的心脏和脉搏,详细地查看了他的伤口,并向在场的同志询问了刘志丹负伤的经过与处置情况,他还询问医生有无抢救的希望,等等。坚守在附近阵地上的红28军的勇士们得知自己的军长刘志丹不幸牺牲后,“顿时一片沉静,鸦雀无声。大家好似做梦一样,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每人的内心迅速燃烧起熊熊烈火,爆发出一片报仇的决心”,“并不约而同地端起自己手中的机枪、步枪一齐向敌人发射了一排子弹,以表示向刘军长致哀,为刘军长雪恨”。
刘志丹的遗体运回陕北瓦窑堡时,周恩来等怀着沉痛的心情,亲自扶灵入殓,他安慰刘志丹的亲属说:“志丹同志为革命光荣牺牲了。他是我党优秀的党员,卓越的好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刘志丹不幸牺牲的噩耗传出后,陕北高原为之震动。4月24日,在革命根据地首府瓦窑堡,数千人集会隆重悼念刘志丹,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为失去这位红军领导人而无比悲痛。“沙场喋血报党国,留得万民哭志丹”,这正是当时人们心情的写照。为了永远纪念刘志丹,边区政府于1936年5月,将刘志丹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而不会磨灭的!”1943年,当刘志丹陵园落成时,毛泽东又挥笔题写了“群众领袖,民族英雄”8个大字。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这是对刘志丹一生的高度概括和崇高评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2 02:07 , Processed in 0.0072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