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苏辙在船上各写首同名诗,一首万马奔腾一首小清新,难分高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03:26: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苏辙在船上各写首同名诗,一首万马奔腾一首小清新,难分高下                                    

            

        2020-02-17 18:22                    

       每个时代都不乏自己的偶像。偶像的水准高低,反映出一个时代风气的沉浮。相比较而言,今天的流行偶像,与古代的偶像相比,显得弱了几分。比如宋代,曾经有一位人气很高的偶像,他的魅力漂洋过海,连东南亚国家都对他趋之若鹜。他的魅力跨越历史,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把他视为偶像。他就是苏东坡!不过,用苏东坡他爹的话说,苏轼不过是一个“偶像派”,因为所谓苏轼的“轼”,就是指的漂亮的马车外饰。

那么谁是实力派偶像?那个人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所谓“辙”,就是车子的车轮部分。苏辙一生都在默默支持照顾哥哥,甚至因此而牺牲了部分个人成就。即便如此,兄弟二人的文学成就,也常常难分高下,比如这一组在船上写的同名诗《江上看山》。
《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的这首诗,可谓一如既往地汪洋恣肆,有万马奔腾之势。船上看山,本来是徐徐而过,缓缓而行,苏轼却说“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俯仰之间,数百重山就匆匆而过。可见,苏轼的诗,更在意自我的心理感受。从这第一句不难发现,苏东坡一生的浪漫、豪迈,与他相对“自我”的性格分不开。无怪乎这个哥哥惹了麻烦,经常要弟弟苏辙来善后。包括老家的事情,也大部分都落在弟弟苏辙肩膀上。
第二句,更显东坡豪迈风格。前山的风貌,就如万千猛兽,突然露出青面獠牙,狰狞可怖。“忽变态”三字,尤其传神,令人心神为之紧张。身后的青山则杂沓惊奔,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那紧张的情绪。这两句,将群山写出了生命,可见东坡笔力雄壮。

第三句,东坡宕开一笔,由紧张而放松,进而恬淡自如。“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拨云见日,高妙无穷。诗人是极为浪漫的,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舟中行船,要举手与行人攀谈。这种忘我境界,令人称奇。“孤帆南去如飞鸟”,最后一笔,回到现实,绵緲而惆怅。
相比苏东坡的时而万马奔腾,时而落拓惆怅,苏辙的诗则始终如一,清新可喜。
《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苏辙的诗,不如苏轼那样豪迈洒脱,但却透露出稍显成熟的恬淡和从容。苏辙眼中的群山,不是万马奔腾,而是“枯崖断壁”、“憔悴荒榛”,相比较而言,苏辙之诗,人生的感悟更加深沉。如果不是经历过人生的憔悴、辛苦,恐怕眼中之山,也不会如此憔悴荒芜。

难能可贵的是,苏辙也不是一个沉溺于枯寂之人。他眼中的山虽然憔悴,但并非一蹶不振的颓丧。在群山暮霭中,苏辙百里回首,却见“落日孤云霭新画”。何其清新自然,让旅人疲惫的内心,顿获涤荡。这是漫漫前路的一丝慰安,收获这份慰藉,便能期盼“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最后一句,诗人相信,当经过“最穠秀”的巫山,就“依然不负远来心”。
一首万马奔腾一首小清新,苏轼的诙谐洒脱,苏辙的清新恬淡,你更喜欢哪一款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05:52 , Processed in 0.0085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