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3-8-9 10:03 编辑
年轻人请对你们的父母说声——您真棒! 一直以来,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儿童、婴幼儿、青少年身上。对孩子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家长,常以赞赏的眼光、口吻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有没有人对自己已退休在家,终日操持家务的父母说声:“妈,爸,您真棒!”的?
特别是那些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们,我们姑且称他们为准老人吧。如今,这些准老人们每天不再急匆匆的起床,给孩子作饭、给自己打理上班的行装,他们原本是可以从此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然而,他们一下子又没了方向,因为这些准老人,几十年一贯制的工作、生活经历,给他们的人生轨迹,铸就了一条循规蹈矩的周而复始的生活链,也形成了习惯上的生物钟。冷不丁退下来,他们在精神上受不了,失落感象一种无形的网罩在他们头上,他们因此抑郁寡欢,有太多的不习惯。
这时,作为他们的儿女是否注意到自己父母的情绪上的变化呢?有哪位做儿女的替父母想想,该怎么调整父母的心态?这还是家境比较好的准老人;还有一些准老人,是没有失落感的,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时间感受失落。当他们就要退休时,儿女们早就把他们退休后要做的活给安排好了:家务、家务、还是家务。他们为儿女们上班操持家务,还有的又领受了带领孙辈的工作,于是在工作岗位干了一辈子的准老人在退休后又承担了更重的家务,培养了第二代又接着培养第三代,美名曰:尽享天伦之乐。
有谁想到过父母真正的需要?不管他们之前是干什么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都计划着退休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些事或者干脆就是玩。总之,他们有事情可做。所以,不管他们平时怎么牢骚满腹,一旦说:不爱干就退了算了!提前退下来好照顾照顾家。我敢打赌,没有一个心甘情愿放弃工作,回家围锅台转的。就是到了非退不可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也会一落千丈,会感到莫名的惆怅、失落、孤寂。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成了他们所有苦恼的根源。按体力、能力、他们还可以工作几年,他们觉得他们的余热尚存,而且有的还有很强的后续力。即使不再像模像样的工作,那么按自己的喜好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老人来说也是工作。
对于这样的准老人,儿女们对于他们退下来后的生活有些什么准备呢?有没有这样的儿女,面对老人鼓励他们从事自己年轻时就爱好却没时间做的事呢?有没有这样的儿女面对情绪低落的父母,竖起大拇指:妈,爸,你们能行!你们一定是最棒的!我见到的是多数儿女为他们准备了一堆做不完的家务,他们忘了他们的父母曾经跟他们一样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有着和他们一样的爱好,也曾有过与他们一样的人生理想。只是时代不同,爱好与理想如同为了解渴,将原来装在杯子里的茶水换成现在的各种饮料罢了。但毕竟都是当时的理想青年啊。正因为这样,许多准老人想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还想学习、还想工作、还想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还可多一项健身。儿女们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需要的不仅仅是做不完的家务,也不是你们一句轻描淡写的问候,他们需要的是儿女们实实在在的从理解他们的角度上来关怀他们。
我在曾在超市碰到一位76岁的老人,这么大岁数还骑着自行车上街。我们闲聊了一会,得知老人有文化,还很时尚对当前形势、生活趋向、保健意识、都很清楚,最可贵的是老人观念太超前。她跟我说,为了减少儿女的负担,她死后不举办任何仪式的葬礼,她已经背着儿女把自己死后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作试验。她说,她很想到老家看看,离开老家几十年了(老家山东的)等等…,老人跟我聊了半个多小时。我看她从超市出去还推台自行车,就嘱咐她,年纪大了车就别骑啦,万一有个闪失自己遭罪。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还要用自己的退休金照顾离婚的儿子和上中学的孙子,难道她不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吗?
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提倡跟孩子交朋友,不要以家长的口气跟孩子谈话,要换位跟孩子交谈。我们为什么不能再转换一下角度跟自己的父母交朋友?是否可以以向朋友讨教的方式跟父母谈些工作上的问题?你知道吗?以朋友方式跟父母交谈,父母在精神上得到的鼓励,不亚于在单位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认可,这会让他们情绪振奋、心态年轻,又会充满自信。我们有的时候是忽略他们了,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从课堂上学不到的社会百科全书。要知道,被关注、被需要有能体现自我的活动圈子,是退休老人最感幸福的事。
我和儿子一直是好朋友,当初是儿子鼓励我在搜狐上建博,如今已经七年之余。我在博客上找回了自信,有了自己的圈子,跟圈子里的朋友们就像同学好友,写博、发照片活的非常充实。近一两年我又进入辽宁养老服务网归入老年行列。与此同时我还在和儿子一起做他的网站www.steven.cn。现在,他在工作之余兼做澳门一家杂志的专栏作家,我为儿子拍照,照片已经刊登在杂志上。虽然我很忙,但感到非常充实,感到自己还被需要,再忙、再累我也开心。
为此我想对家有老人或准老人的年轻朋友们说,不要视而不见身边的百科全书,绝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干家务,要视他们为宝,重视他们、尊重他们,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尽可能为他们参加同龄人的各类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老有所乐!
年轻人,当你们的父母玩出花样、玩出小小的成绩,你们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您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