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04:02: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倪文东:

论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                                                        

2020-04-06 00:00                    
                          
论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
——倪文东
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神实质。

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汇成一股书法文化之流,一泻直下,波澜壮阔。这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书学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浩如烟海。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核心和魂灵。书法艺术的惊人之处,在于集中地表现了文学的内容和情感的世界,是一种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她把线的运用,表现到一种超妙入神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抽象艺术的高峰。
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古代文人学士,无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或师法颜、柳,或追随苏、黄,或出入董、赵,风格多样,各显千秋。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大多兼通,或书画兼擅,或书、画、印“三绝”,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标志。
中国书法最讲“字外功”的修炼,要求书法家究研书理,博通书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一幅成功的书艺作品,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艺术修养的总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书法家应该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品格,广泛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宽广的眼界和胸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书艺作品,具有更美的意境、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举凡古今,凡是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者,莫不是大学问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高层次文化追求。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充沛的情感,跃然纸上,书卷之气,令人回味。打开书法史,历数众书家,无论是李斯、王羲之、陆柬之,欧阳询、张旭、苏轼、黄庭坚、祝允明、徐渭、王文治、翁方纲、康有为等,还是鲁迅、郭沫若、胡小石、叶圣陶、朱东润、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等,无不自幼熟习六艺经传,既是史册留名的大书法家,又是精通诗文的大诗人、大学者,学富五车,胸罗万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先驱。

一、临帖习字与读书阅世
临帖习字必须与读书阅世结合起来。多读书,则写出来的字会温文尔雅;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则作品会显得沉稳厚重。有一幅对联我非常喜欢:“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就是说当一个人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修炼,精神气度达到一定的境界,则自己所写的文章会显得很老到;当一个人的学问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品位,则他的心气会非常平和。越是大学者,待人越是和蔼平易,能把极其高深的学术问题,讲的极为通俗易懂。这一切都来之于长期的学术钻研、刻苦读书,来之于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的积累。
作为书法爱好者,应该多读书,多临帖,将读书和临帖结合起来。不要光埋头读书,或有一味地写字。沈尹默先生说:“书学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 (1)(《书法论》)张式认为:(学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2)(《画谭》)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心气和平,则能应万物。最终是人的心性成就一位书画大家。沈道宽说:“多读书,则落笔自然秀韵;多临古人佳翰,则体格神味自然古雅。而立品又居其要,伯英高逸,故萧疏闲淡。右军清通,故洒落风流。” (3)(《八法筌蹄》)在这里沈道宽把读书和读书与临帖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点到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要害之处,只有多读书,落笔自然“秀雅”,只有多临帖,格调自然“古雅”。所以他推重汉代书法家张芝的“萧疏闲淡”和东晋王羲之的“洒落风流”。苏惇元也认为:“书虽手中技艺,然为心画,观其书而其人之学行毕见,不可掩饰。故虽纸堆笔冢,逼似古人,而不读书则其气味不雅驯,不修行则其骨格不坚正,书虽工亦不足贵也。” (4)(《论书浅谈》)苏惇元则将读书和修行结合起来谈,认为人的“学行”不可掩饰,只有多读书,其气味则“雅驯”,只有重修行,其骨格才“坚正”。
陆维钊先生举例说明了读书阅世、道德学问和书法篆刻的关系,他说:“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我们浙江就有这个传统,从徐青藤、赵撝尗到近代诸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是扎根于学问的基础之上的。……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5)陆维钊先生所推重的浙江的徐渭和赵之谦的确是书法史的大家。徐渭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愤世嫉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奇才,诗文、戏曲、书画无所不精。其诗人评有李贺之奇,苏轼之辨,不落窠臼;其戏曲、杂剧出人意表,打破陈规;其花卉,用笔放纵,水墨淋漓,自创新意,对后世写意花卉有很大影响;尤善书道,长于草书,人称书中“散圣”。纵横奇崛,满纸云烟,神韵超绝。他曾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徐渭一生处在贫苦清寒之中,造就了他生性旷达、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大展大放,不计工拙,气势博大,以意为笔,抒情写意的书法艺术。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凉、愤恨、失意、狂放、不平、苦闷等,完全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赵之谦自幼博通经史,尤精金石文字、考据之学,曾续补过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他尤精书画篆刻,在清末最为杰出。赵之谦的书法诸体皆工,尤以北碑著称。在崇碑风气日盛的清代中、晚期,赵之谦也必然卷入了碑学大潮之中,受邓石如影响尤深。他入手为颜,深得颜真卿书法笔力雄浑,结体宽博的神韵。20岁转学魏碑,于《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和龙门诸造像石刻用工尤勤,并参以高昌砖志笔法,结字奇古,方严劲利,用笔宛转俊丽,侧圆兼施,笔毫平铺,粗犷有力。他以颜楷入北碑,形成“颜底魏面”的书风特点。近人符铸评曰:“其作北魏最工,用笔坚实,而气机流宕,变化多姿,故为可贵。”赵之谦的篆隶书亦颇具风神。篆书一反李阳冰的刻板圆润,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妩媚多姿,收笔舒脚,侧锋取势。隶书融合汉碑自成一体,得力于《封龙山颂》、《祀三公山碑》等,形成重按露锋,侧势横刷,一波三折,虚实相生的特点。赵之谦的篆刻,取法秦汉嘉量、诏版、古玺、泉布、镜铭、瓦当等,印外求印,自成一派,自称“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注重读书阅世,以此滋养书画篆刻而成大家,如陆维钊先生所言徐渭和赵之谦是具有代表性的。

二、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书法创作、比赛和展览,拼得是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因为文化修养是书法创作的前提,文化修养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文化修养是书法欣赏的基础,书法创作成就的高低取决于文化修养的深浅。
1.文化修养是书法创作的前提
古今书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文化修养是学习书法及至进行书艺创作的首要条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就充分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梁山舟答张苞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6)接着他又进一步提出:“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他们所讲的“天分”、“多写”、“品高”、“多见”、“学富”五要中,有三要是讲书法家修养的。“品高”指思想品德修养,“多见”和“学富”便指得是文化艺术修养。李瑞清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而下笔多雅,故自古来学问家的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7)李瑞清所说的“气味”和“书卷气”正是书家修养所致。若不然则只能成为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可见读书阅世,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对书法学习和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书法的基础是汉字,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书法亦不复存在了。所以要学习和创作书法,首先必须掌握大量汉字,了解汉字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历史。这是进行书法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
2.文化修养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汉代扬雄《法言》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8)书法是无色之画,无声之歌,它发自书家之肺腑,表露书家之心声,喜怒哀乐,见诸笔端。书法作品自古以来,以实用和欣赏为目的,以诗、词、文、赋为内容,从而抽象地表现书法家的思想和感情,成为文学和书法的“双美”之作。
书法家在进行创作之前,必须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字居心后”。对所写的内容要熟悉,不但要熟悉表现形式(字形、书体、风格等),而且要熟悉表现内容(主题或中心思想),使形式和内容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挥洒自如,笔酣墨畅。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黄庭坚《松风阁诗》、苏轼《丰乐亭记》、赵孟頫《妙严寺记》、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等作品都成为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的佳作。
3.文化修养是书法欣赏的基础
书法欣赏对书法家的创作是很重要的。历来书法家都强调“观”,即多读帖,多观摩,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营养和灵感。有人甚至认为,有三分苦练就足够了,其他七分全须用在观摩上,帖临一本,书观百家,博采众家之长,方长一家之书。
但书法欣赏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低水平浅修养者观其皮毛,有时连门都不入,更不用说登堂如入室了;高水平,深修养者识其精华,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受其鼓舞,得其教化,吸其养分,为我所用。这修养深浅与否,何等重要!
书法家进行书艺创作,发挥其全部才能,调集其多种修养,完满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一件成功之作,凝聚了书家全部心血。作为欣赏者,亦必须发挥其所有聪明才智,具有文学、历史、绘画、音乐等多种知识修养,去理解书家,去欣赏作品。如不这样,将一无所获。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别人,学习别人,超过别人,不断有所创造。
4.书法创作成就的高低取决于文化修养的深浅
一个人书法创作成就的高低以及艺术生命旺盛与否,取决于什么呢?是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等“字内功”吗?不是!而是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和文艺修养等“字外功”。书法之妙,在自出机杼。掌握书法技巧之后,书艺水平的高低,只看学识的深浅。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酷爱书法艺术,甚至愿意献出全部心血。他们日摹夜临,刻苦异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笔法、墨法、字法、章法等技法。但他们很苦恼,写出来的作品,平直呆板,淡然无味,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发展不前。痛苦至极,他们甚至想折断毛笔,和书法绝交。原因何在?就是文化水平低,知识积累差。这当然不能怪他们,但也不是无路可走。自学成才,“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后来,就有人闯过来了,他们读书、作画、刻印、练字,全面发展,既注重实践,又通晓理论,边欣赏,边学习,边创作,技艺大进。有的人却痛苦、犹豫、徘徊,最终销声匿迹。
历史是最公正的,不管你当时多么活跃,红极一时,甚至红得发紫。但由于你根基不牢固,理论不扎实,修养不高,最终还要被历史所淘汰。

文化修养对书法创作既然如此重要,那非得下功夫提高不可!这似乎对书法家过于苛求了,要求这也要会,那也要学,最后都学不好。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了解书法家所应具备的文化艺术修养,目的是为了便于自我调节知识结构,使自己逐渐具备这些知识和修养,从而发挥最大的创作能动性,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书艺佳作。因之,我认为提高书法家的文化艺术修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书法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不是要求你几日之内就成为“艺术全才”,因为提高修养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追求过程,有时是和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创作环境、时间精力和兴趣特长相联系的,虽终生追求,却因人而异。

书画气 雅趣内涵


吴湖帆 1949年作 红裳翠佩

兴趣是书画收藏的原动力。在六千万收藏的大军中,除极少数的投资者,大多数的人玩收藏,都是源于自己兴趣爱好。兴趣使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整天泡在书画藏市四处寻宝;兴趣使他们不辞辛苦,上山下乡到处去淘宝;兴趣使他们去省吃俭用,却为了自己的心爱的藏品一掷千金无怨无悔。

齐白石 长年高寿

现实生活压力,使大多数的人必须面对职场的浮沉,人事的交际。工作外,找些自己感兴趣事情,缓解工作的压力,又磨练下心智,洗尽铅华,开阔视野,修身养性。 收藏,究其本源,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一种心灵活动,有人快乐似仙,有人被执念所困,有人成名致富,有人倾家荡产。“物因人贵,人因物雅”,下面谈谈为什么手里一定要有几幅字画?

清 李鱓 盆莲图

一、字画收藏自古就是高雅盛事
字画收藏是高雅的一项收藏艺术,通常比较文艺的人才会去收藏字画。收藏市场中的每一个分类都有很大的收藏群体,当然出于热爱会主动去收藏字画,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字画收藏的价值高才去收藏,还有极少一部分人是附庸风雅。
书画作品的价值在鉴赏家的眼里,是取决于画家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的,因为他们认为,书画是内外兼修的,透过字画,可以观其性,观其行,还能了解他在文学上的修养。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高深的东西,需要的鉴赏力不是一般的高,感觉通过这幅画,鉴赏家可以和画的作者进行对话。

清 李鱓 蕉荫睡鹅图

二、衬托主人的优雅与内涵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怎么才能让“室”雅起来呢?在墙上挂幅字画,主人在欣赏并享受艺术美的同时以求修身明理。
例如山水画,忙碌心灵的栖息地,经常阅读,不仅可以参悟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而且可以提高家中主人的人生品味和自身修养。山,高大厚重、胸怀宽广,滋生并包容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仰望高山,人何其渺小!水,柔韧低调、化育万物,处众人之所恶而不争,静观涧水,人何其丑陋! 山水画是自然美景的艺术写照,是高与低、大与小、刚与柔等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组合体,人仅仅只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的一个小点点,所以,人要融入自然,敬畏自然。

清 华嵒 豆棚闲话

比如花鸟画,所具有的“怡人”特质、纯情氛围与浪漫情怀,会让人涤荡心灵,忘却凡俗,还原天真与乐观。
又比如一幅漂亮的毛笔书法作品,会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端庄的感觉,古典诗词、中外名篇有的催人奋进,有的教人廉洁。闲暇时坐下来细细欣赏,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石涛 枇杷清藕

三、提振家居气色,调节家庭风水
其实看似无生命力的书画,同样具有五行之气,是有一定气场的,更能起到一定的风水补偿作用。比如山水画五行属水,五行缺水之人在家里挂一幅山水画,定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山管人丁水管财;又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大山有靠,流水进财。这些在冥冥中也会发挥助推福运、改善风水的作用。
比如将寓意吉祥与美好祝愿的书法,以及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花画作为家里的中堂,悬挂于客厅,以求锦上添花,旺上加旺,是良好家居的布局方法之一。例:家居南方摆放牡丹图,此布局在近二十年中会催旺风水上的九紫财星。

清 八大山人 枇杷

四、送字画,送文化
经调查显示,在过年过节送礼不知道送什么合适的人数超过8成以上,在过节过年走亲访友或拜访领导,送一幅礼物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过节送礼送什么好呢?没错,送礼,送字画,送文化。
字画,从古至今,受到人的追捧,不仅有很好地装饰作用,还有着收藏的价值。既饱含文化修养又显品位高雅,既容易让受礼者接受,又不像物质礼品般世俗老套。朋友结婚可以送字画,过寿过节可以送字画,送领导、客户等等都可以送字画,平常见的东西多了, 送字画不仅觉得新鲜,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时表现出生活的品位。

清 恽寿平-梨花图页(纳尔逊)

五、增值传世
字画特别是名人字画就像黄金等稀缺矿藏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不要说王羲之的《兰亭序》价值连城,就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的经典作品,也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谁能说当代一流书画家不是未来的王羲之、齐白石?
因此,字画收藏当然也是一种投资,鉴赏能力提高了,自然会买到有升值空间的藏品。收藏不是投机,要买自己喜欢且看得懂的作品,不会因为市场涨跌而买卖。
总之,手里有几幅字画的核心源于: 提高个人的雅趣内涵;融和家庭的优雅气息;提振家居气色;增值传世于后人;建立中国式的儒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1:20 , Processed in 0.00882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