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人利用反衬的几种方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1:16: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人利用反衬的几种方式                                    

            

        2020-04-22 06:56                    

        前几天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教各位,类似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还有哪些古诗词巧用了貌似反意的词汇来营造传神的意境?
题主举例的这两句诗,使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有陪衬也有反衬。例如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乐,是陪衬。反过来,用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也是反衬。
反衬,即本体与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情况。
可以看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喧嚣来写幽静, 就是一种反衬。这两句反衬都是在一句之中实现的,也有在两句之间实现,或者多句来实现。

一、单句的反衬
杜甫《入宅三首 其二》诗云:
  乱后居难定,春归客未还。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半顶梳头白,过眉拄杖斑。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
乱后居难定,春归客未还。首联两句都是反衬。
杜甫自注说: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大历二年,是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是杜甫仍旧漂泊无依。所以杜甫说:乱后居难定。
春归客未还。春天已经回归,但是游子未能归乡。
又如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先否定条件,却出现了意料以外的结果,这都是在单句中的反衬。

二、两句之间的反衬
李白《春思》诗云: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前两句写景兴起,也是一种衬托。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两地相思,时间相同,空间不同。这两句很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结尾两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是明显的反衬:用春风的来,反衬夫君的不归。与杜甫的“春归客不归”是一个意思,不过李白的两句诗更加含蓄,不着色相。

三、多句的反衬
在《诗经·采薇》中,有这样四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年我出征奔赴战场的时候,美丽的杨柳随风飘拂;如今我终于踏上归途,可以回家了,这时却看到漫天的雨雪纷飞。
这四句诗中,前两句是乐景,却反衬出离别的悲哀。后两句是哀景,反衬的是归来的乐事。
上面李白《春思》诗中的前两句写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其实也是三四句的反衬: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两组反衬,都是用景衬托情。
与蝉噪林逾静的动“景“衬托静”景“还是有区别的。

四、通篇的反衬
反衬是古诗词常见的手法,很多作品中会见到反衬的使用,这里随便列举几种。
1、动景与静景的反衬
盛唐诗人王维的这首《鸟鸣涧》,化用了“鸟鸣山更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后两句用了鸟鸣来反衬前两句春山的空和静。这是写景时的反衬。
2、孤单与团聚的反衬
晚唐诗人温庭筠这首《菩萨蛮》也用了反衬的手法: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 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这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个孤独的闺中佳人,但是温庭筠在结尾一句却写到:双双金鹧鸪。
前面用主要的笔墨写了一个孤独的佳人,结尾用”双双“来反衬佳人的孤单。

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用双鸳、双燕来反衬孤单,例如唐朝张窈窕的《春思二首其一》,其中有“双燕不知肠欲断”:
  门前梅柳烂春辉,闭妾深闺绣舞衣。双燕不知肠欲断,衔泥故故傍人飞。
又如张先的《风入松》,其中有“惆怅双鸳不到”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3、不同人生态度的反衬
杜牧有诗《题桃花夫人庙》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杜牧把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和跳楼保全名节的绿珠相对比。这是人和人之间的反衬。
在古代士大夫的眼中,两个女人同是红颜惹祸,但是因为两个人对待命运的方式不同。所以褒贬不同。
楚王灭了息国,将息夫人据为己有。虽然息夫人不肯和楚王说话,但是她却给楚王生了两个孩子。
金谷园主人石崇的爱妾绿珠,不肯受到孙秀羞辱,坠楼而亡。
因此息夫人被讥讽,绿珠受到了杜牧的夸奖。

结束语
反衬还有很多形式。相比陪衬,反衬有“更加一倍”的作用。
在诗词中的反衬,往往起了对比和转折的作用。有的反衬很明显,有的则比较含蓄,需要读者仔细品味。
在格律诗的对仗,一般也认为反对比正对要好一些。究其原因,还是”变化“二字的作用,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总是要搞出些矛盾和波澜才有趣味。
@老街味道
《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 竟然是一位精通诗词音律的皇帝
观宋填词106-115,点检诗囊酒盏,归来满袖生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2:38 , Processed in 0.0082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