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翡翠的紫色为何称为“花” 翡翠术语“花”的由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13:43: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翡翠的紫色为何称为“花” 翡翠术语“花”的由来               2020-05-19 04:29                    


     “莼”是紫色翡翠特定的形象化术语。根据传统的翡翠术语形象化的基本原理,凡是翡翠术语的称谓都要用一个与之相似的对应物来命名,也就是要用一种实实在在的物件来进行比喻命名。因此,翡翠的紫色就是用了“花花”这一形象物来命名的,而不是用的“春花”“春”或“春花”为何不能用呢?因为“春”只是一种气候、季节概念,是表示春天、春季的意思,它不是具体存在的一种物。从字义上讲,春字本身并没有任何颜色概念,“春花”到底是何物,没有人能说得明白。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无法将“春”和紫色联系在一起。因此,用“春”或“春花”比喻紫色翡翠是不符合形象翡翠学的基本原理的。

若要对紫色翡翠进行形象比喻表述,那就要涉及某种与紫色扯得上关系的具体物件。前辈所选定的这个物,应该是一种名叫“纯菜”的植物。因为纯菜的花呈紫、紫红、粉红色,用它来比喻翡翠的紫色就显得十分贴切。苑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又名水葵,也叫马蹄草,原为野生,现多为人工种植。苑菜的嫩茎、嫩叶可以食用,且具一定疗效(见《本草纲目》)。每年五月纯菜开花,花呈紫、紫红等色,恰似翡翠的紫色系列色。苑菜的叶子正面色绿,背面色紫,正如同翡翠的“苑带彩”一般,纯花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花开的不同时段,因太阳的光照不同,纯花颜色会发生或偏紫或偏红以及深浅、浓淡的变化。这种现象与紫色翡翠在不同色温的光照下,呈现不同的色调也很相似。鉴于苑花具有以上特点,玉石前辈便将纯花选定为紫色翡翠的形象对照物,也在情理之中。古时候,南方水乡的野生苑菜俯拾即是,人们并不陌生,因而翡翠术语“苑”的含义在那时也是尽人皆知。只是由于翡翠术语的流传都是口耳相传,很少见诸文字。再加上如今的野生纯菜已从水边田角消失,转为人工种植,因而人们对纯花的认识也就知之甚少了。于是便发生了写书人误将“苑”字写成了“春”字,这也在所难免。

紫罗兰种翡翠,又称“紫翠”、“紫罗兰翡翠”,因颜色像极了紫罗兰花而闻名,常见的色泽为淡紫色。这是一种特殊的品种,行内习惯称“春”。紫色翡翠中的春色、春花,紫罗兰,是翡翠中最常见且有较高市场价值认同的颜色之一。

一般认为,紫罗兰翡翠是由于原石中含有微量的锰元素所致,由于锰元素的多寡和其他微量元素如铁等的渗入程度不同,其紫色也有浓淡深浅的不同区分。紫罗兰翡翠又称“紫翠”,色称为春色、春花,紫罗兰,是翡翠中最常见且有较高市场价值认同的颜色之一。紫色浓艳高雅,浅紫清淡秀美,红紫庄重富丽,独具特色。市场上常见的紫色翡翠根据色彩及饱和度可以分为五种:皇家紫、红紫、蓝紫、紫罗兰、粉紫。

皇家紫:这是一种浓艳纯正的紫色,它的颜色色调非常纯正,饱和度一般较高,亮度中等,因而显出一种富贵逼人、雍容大度的美感。

这种紫色实际上非常少见,属理论级翡翠,即使在紫色翡翠中也是百里难寻其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红紫:

这是一种偏向翡红色调的紫色,它的颜色饱和度通常中等,少见很高饱和度的类型,在紫色翡翠中也不算常见,其价值认同很高

粉紫:这是一种较浅的紫色,可以有偏红或偏蓝的感觉,但达不到红紫或蓝紫的水平,虽然其紫色仍然比较明显,但饱和度比较低。它常常出现在一些水头较好、质地细腻的翡翠中

蓝紫:这是一种偏向蓝色的紫色,它的饱和度变化较大,从浅蓝紫到深蓝紫都可见到,是紫色翡翠中较常见的类型,行话称“茄紫”。当饱和度偏高,颜色常有灰蓝色的感觉,亮度一般较其他类型低。

紫罗兰:紫罗兰色是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紫色,紫色从中等深度到浅色,这种紫色常常出现在一些质地粗或细的翡翠中,有时也会和绿色一起出现,形成所谓“春带紫色”,是紫罗兰种翡翠的标准色。

市场上紫罗兰翡翠豆种的偏多,也有着“十紫九豆”一说。如果有种质好且颜色又出色的,非常难得,有条件的可进行收藏。

用紫罗兰翡翠制作的首饰,紫若云霞,贵气袭人,宛若贵妇姗姗而来。因为它的高雅气质,所以受到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女性的一致青睐。

紫色的翡翠,在一般黄光下面看,会显得紫色较深,选购收藏时最好在标准晴天的自然光下观看。色泽不宜深沉和浓厚,适当的淡化最能显现淡丽和典雅、其优美的晕色使人感到十分可爱和陶醉。

至于纯字读音,由于纬(chin)与春(chun)的发音相近,而且江南一些地方在发音上也有春、苑不分的现象。于是在翡翠术语的流传中有人将芽(chun纯)读成了chun(春)的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人们的从众心理,也使这种读法一直延续到今。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商榨,人们既已习惯了将纯读成chun(音同春),那倒也无妨。但在书写时则不可将“残”写成“春”,否则会使人难以理解。总而言之,残字读音的改变应该是后人在口耳相传中的误传。但在现实情况下,这种误传也应该可以接受。因为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譬如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发生过误读的故事,两倒是有些相似之处。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苏州许(hu虎)墅关时,他竟然将浒(hu)字错念成了许(xu)。在场大臣、官员诧愣之余,也只好跟着错念下去,并号令天下效之。于是浒(xu)墅关的叫法便一直延续至今。只是这种读音的改变并没有导致书写的变更,以至于后来的语言学者只好在“许”字条目中增添了一个xu(许)的读音。于是现今的字典上,许字也就有了hu(虎)与xu(许)的两种读音。同样的理由,纯字也可以有两种读音,除了chun(纯)的读音外,在业内不妨也可延续chun(春)的读音。也就是说,在翡翠业内可以将残读成chun(春),但在书写时一定不可将纯写成春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9 03:17 , Processed in 0.0077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