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2》许愿说古董瓷器是赝品,就因为朱棣年号写错了? 2020-05-17 21:52 《古董局中局2》开播,在第一集中,许愿鉴别贩卖文物团伙的一个瓷器时,根据瓶底“大明洪熙元年成祖遗制”几个字,成功判断出这个瓷器是赝品,原因就是,洪熙是朱高炽的年号,在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朱棣的庙号还是太宗。直到100多年后嘉靖年间,才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明成祖。
所谓庙号就是:“专指皇帝死后, 由有司拟定尊号奏上而立的。”庙号其实也是古代对皇帝一生的“盖棺定论”。
通常情况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能够称“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除了开国皇帝之外,都称“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
也就是说,按照规矩的话,朱棣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他不承认朱允炆为皇帝),在死后自然也被称为明太宗。
至少在此后一百多年里,都是以明太宗来作为朱棣的庙号,只不过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在一百多年后,他的子孙嘉靖皇帝竟然将他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也算是历史上的独一份了。
那么,嘉靖为何要做这个事呢?这就要从嘉靖皇帝当皇帝时候开始说了。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由于膝下无子,最后不得不破了规矩,让近支的堂弟朱厚熜(嘉靖)继承皇位。
本来白捡个皇帝做,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嘉靖却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还想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这就犯了难了,遭到当时大臣的一致反对。
其实我认为嘉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不会在这细枝末节上得罪大臣,主要原因出在明朝的皇权制度上,由于嘉靖是旁支夺嫡,还是兄终弟及,明显不符合继位传统的,这也给明朝大臣架空皇帝提供了借口。
嘉靖非要追授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也是皇权与内阁大臣的一次正面冲突,这场争论也被称作“大礼仪之争”,如果一个皇帝连说出的话都没有权威,那还叫什么皇帝。
论讲道理,明朝的皇帝大多都不是大臣的对手,一时半会竟然落了下风,但嘉靖毕竟是皇帝,等到坐稳皇位之后,又开始与大臣针锋相对,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内阁杨廷和看架势不对就告老还乡了。
随即,嘉靖就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取得了“大礼仪之争”的胜利,当然,嘉靖的目的绝对不止于此,他还想要自己的父亲进入太庙,这就遭到又一轮的反对。
明朝时期按照祖制,太庙中只能供奉九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永远享受供奉的,但是随着入太庙皇帝的增多,就需要把其他皇帝往出挪一挪。
既然朱元璋不能动,挪出来的只能是朱棣,但是嘉靖也明白一个道理,大明江山能够坐到他们这一支,全是朱棣的功劳,而且朱棣在位期间还开创了“永乐盛世”,为了把自己的父亲加进去,把朱棣挪出去,显然也不好。
这个问题其实早晚都要解决,即使嘉靖当时不把他爹立到太庙中,等到他死的时候,还是给儿子留下一个难题。
为此,聪明的嘉靖皇帝想到了一个方法,给朱棣提格,将“太宗”的庙号改为“成祖”,让朱棣和朱元璋享受一样的待遇,这样就腾出一个位置,把他爹放进去,等到他死的时候,他儿子肯定把明仁宗挪出来,而不会挪他们父子。
当然,嘉靖可能也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把朱棣称为成祖,是否意味着,旁支夺嫡也是拥有合法性的,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佐证自己继承皇位是符合礼法的。
可以说,嘉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皇帝,尤其是在与大臣斗法上,始终处于上风,但是在治理国家上,显然是没有什么作为,在嘉靖担任皇帝后期,几十年不上朝,导致朝纲混乱,奸人当道,沿海地区倭寇横行,如果再让嘉靖当个十年二十年皇帝,明朝真就离被推翻不远了。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很正常,明朝十分重视储君的教育,只要是嫡长子出身的皇帝,基本就是内定的皇帝,在教育上不遗余力,然而其他皇帝就没有接受这种优良教育的传统,因此,只要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的明朝皇帝,都不懂得治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