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国印都是篆体,毛主席却定开国大印为宋体,治印者称心系百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15:4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代国印都是篆体,毛主席却定开国大印为宋体,治印者称心系百姓                                                         2020-07-24 18:43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成立了六个工作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工作。
周恩来委托曾担任前清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治一枚开国大印,并让在金石篆刻方面有很深造诣的齐燕铭协助工作。
齐燕铭自幼便生活在北京,对琉璃厂的金石篆刻行当了如指掌,接受任务以后,他便邀请了当时的治印名家们相聚在北京饭店,商讨治国印的大事。

在一众篆刻名家中,只有老师傅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众人一致推举他承担治国印的重任。
张樾丞1881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户贫苦家庭,但他自幼热爱学习,尤其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为将来成为篆刻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岁的时候,张樾丞徒步跋涉从老家来到北京,拜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潜心专研金石篆刻技法。
18岁的时候,张樾丞学成出师,自立门户,在琉璃厂开了一家同古堂,由于他技法高超,前来求印者络绎不绝,很快便声名鹊起,成为一代名家。

1909年,张樾丞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刻了八枚印章,后来这八枚印章成为鉴定故宫书法绘画藏品的重要依据。
张樾丞所治铜印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找他治印的名人数不胜数,其中包括满清皇室的载涛、载泽等人,北洋政府的徐世昌、段祺瑞、吴佩孚等人,民国将领冯玉祥、张宗昌、白崇禧等人。
在文化界,与张樾丞交情最深的当属鲁迅。鲁迅生活在北京的时候,大约去过琉璃厂四百多次,请张樾丞为他治印多达几十枚。
由于张樾丞的同古堂声名远播,自然也财源广进,他成为琉璃厂有名的富翁。尽管张樾丞家财万贯,但他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经常拿钱出来修桥铺路,救济穷人,在社会上拥有极佳的口碑。

张樾丞接受了治国印的重任以后,很快便描出了四张印样,分别是隶、宋、秦篆、汉篆四种字体,文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送呈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审阅。
几天过后,齐燕铭告诉张樾丞,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治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并由毛主席亲自选定了宋体字印样。
能为新中国治开国大印,张樾丞内心无比激动,他连声说:“真是好极了!”
齐燕铭离开以后,张樾丞无限感慨地对徒弟们说:“毛主席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开国大印都是篆体,但他却选了宋体。宋体字好呀,老百姓都看得懂,共产党心里果然是装着老百姓的。”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选择无比正确,宋体字的国印庄重大方,气势雄浑,拥有篆体字无法体现的厚重气息。
张樾丞完成这枚国印以后,中央办公厅要向他支付高额的酬金,但他却说什么也不肯收取,他说能为新中国治印,这是他一生最骄傲的事情。
如今,张樾丞先生所治的这枚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9:39 , Processed in 0.0082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