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泉、湖、河、城
是济南的独特风貌
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节选)
唐 杜甫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古代正向为南,因海在东,陆地在西,故称陆地为“海右”。这首诗在杜甫的作品中并非名篇佳作,但巧妙地赞美了济南的秀丽景色与名士风流。《趵突泉》(节选)
宋 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曾巩曾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社会建设与秩序维护上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趵突泉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与大明湖、千佛山共同构成济南三大名胜。《游灵岩寺》(节选)
宋 虞刚简
八年前识兹山面,今日幽盟许重寻。
乱石悬崖僧易少,疏林浅薄寺难深。
灵岩寺是位于济南长清区万德镇内的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女词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过人的才华,使她前期词清新婉约,多为情歌或写景。她因北宋党争而丧父,因战乱逃亡而丧夫,晚年颠沛流离,故后期词多怀乡念旧,孤苦凄凉,每有故国之思。《趵突泉诗》(节选)
元 赵孟頫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大明湖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距今已1500余年。因湖内多生荷莲,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大明湖几经变迁修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这里修堤建桥筑亭,奠定了今日游览的格局。航拍大明湖。图片来源:新华网
《十月六日游千佛山寺》
明 边贡
亭午登山寺,淹留夕未归。
凉风起高树,落叶满僧衣。
城郭寒烟聚,楼台暮景微。
京华十年客,愁绝赏心违。
千佛山,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明代寺院扩建,遂成佛教胜地。济南千佛山一景。图片来源:千佛山景区官网
《珍珠泉抚院观风》(节选)
清 蒲松龄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
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明宪宗时,珍珠泉被划为德王府西苑,从此与王贵结下渊源;清康熙、乾隆几次南巡经过济南,都以珍珠泉巡抚衙署作为行宫。同时,它也是晚清山东的政治心脏。于诗词中赏泉城文化
于泉城里品中华文明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参考资料:中华书局《宋词三百首》;中新网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