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粮为国体,精神为国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07:3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潇潇雨 于 2020-8-28 07:40 编辑

            钱粮为国体,精神为国魂                                                         2020-08-28 10:59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溃散,则为患甚大。”在朝为官数十载,身居高位,对于大清糜弱的原因洞若观火。统治昏庸,吏治腐败,官员只想着升官捞钱,而对民不聊生的现状视若无睹。百姓在他们的眼里不是子民,而是奴才。
能够指望国有危难的时刻,依靠平时被当做奴才的人来扶危济困吗?这就有了后来八国联军入侵之时,众多百姓帮忙搬梯子的笑话。这些人就是平时的奴才,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国家,没有大义,有的只是钱财主子,不仅仅是肉身被控制,精神上早已被驯化,统治者是谁不重要,对于他们也只是换了一位主子,仅此区别。

国家如何,看看国民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就知道了。现代的国家往往重视教育,提高素质和觉悟。古时的国则是害怕民众的反抗,最大的目的就是使民顺从,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天地君亲师”,皇帝是介于天地和父母之间的存在。如此,就能泯然众人,达到精神控制。再如国家统治阶层如安于享乐,得过且过,其必然是民风靡废,有样学样。可以说,古时民众的精神状态,社会风气,跟国家的引导和影响密切相关,历数前例,不胜枚举。

大凡研讨国之兴衰都会从军力、战略、钱粮这些物质层面进行,今试以精神层面探讨。如我们引以为傲的雄汉,自上起,发出“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则民风奋勇,将士彪悍。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纵横大漠,封狼居胥,才有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彻底消除外族侵略的隐患。反观其他朝代御边,都是依靠高墙壁垒,再无汉时诛敌于千里之外的精神和勇气,一味消极抵抗,结局可想而知。再如“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已经被周围的强敌逼到了江南一隅,依然是舞乐笙歌,武备松弛,上行下效,民间也沉迷享乐舞榭歌台,进取收复之心不再。据后人统计,宋的GDP占了当时世界的一大半,如此富庶如此钱粮,最终沦于亡国之痛。

时间后推几百年,法国自一战后,经济上高速发展,高于各个竞争对手,但是经历了一战的惨痛,已经全民厌战,政权上也是频频换届,民无战心,安能战?后又修起号称钢铁防线的马奇诺堡垒,妄图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当时法国经济领先,可说是钱粮满仓,陆军数量也为全欧之冠,物质基础是十分雄厚的,但却经不住德军的钢铁洪流,短短几十天,全境沦为敌手。

毛主席曾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二件新式武器,而是民心。‘’这一光辉论断,新式武器可说是国之钱粮,民心则是民之精神,国之精神。如民众精神上进奋发,社会风气多些公心,则会形成一股进取之“势”,作为社会最小个体的人虽为涓涓小流,汇为一处,终将大潮汹涌。
如把国比做人,经济强大钱粮丰盛,只是躯体健壮,再强壮的身体,如果没有了精神的魂魄,那也只是无魂之体,终为人鱼肉,不堪一击。即使一个人身体瘦弱,但有着永不屈服压迫的精神,即便暂时弱小,未来终有崛起之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23:48 , Processed in 0.0072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