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词人李清照酒驾回忆,过程很简单,不宜过分解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3:2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词人李清照酒驾回忆,过程很简单,不宜过分解读                                                         2020-08-30 00:25                    
                           
  经常想起溪亭的那个傍晚,喝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咧,玩嗨了划船回家,结果跑偏了,钻到藕花深处,划啊划啊,吓得水鸟扑棱棱地乱飞。李清照讲了个醉酒的糗事,就被人理解出一大堆深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酒驾回忆,过程很简单,不宜过分解读。
  

《如梦令》没那么复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也算是脍炙人口了,毕竟它进入了教科书,不学不行,不会背也不行,很多人对于宋词的启蒙也都是从这一首开始的。
其实这首词很简单清澈,很容易就能懂。就是一首回忆游玩趣事的词,整首词也不加雕饰,自然吐露,显得十分活泼开朗,给人很强的画面感。但是无意中发现有一些解读,让人觉得这些专家学者令人悚然起敬(不是“肃然”)。

有一个说这首词惜墨如金,句句有深意。没错,这首词只有三十三个字,的确很短。但是古诗词不都很短吗?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再说了,《如梦令》词牌不就约定了三十三个字吗?多了或者少了,就不是这个词牌了啊,这怎么就成了惜墨如金了呢?
至于句句有深意,想多了吧,这么浅显易懂的词,也能说出句句有深意,是自己理解能力太差,还是装高深呢?有些人就是这样,显示不出自己的过人之处,就会说什么深意、内涵,或者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其实有没有故事,与这些作品没什么关系,作者不可能因为自己有故事,一辈子都沉浸其中,每一个作品都在自己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故事中打转。

古人也没那么多故事 这些是从文本角度胡乱解读的典型,但是这都不算啥。居然看见一个解读,说李清照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女子,但是傍晚郊游还喝醉,放到现在都很少。何况是当时深受封建礼教重压之下,更是罕见。表现出了作者的豪放不羁、不受约束的性格。
我勒个去,有文化的女子就不能喝酒了吗?现在女文青泡酒吧的也许一点不比男人少,什么不多见,是这些老学究关在屋里自己去猜想的吧,谁还没几个闺蜜,谁还没有和好朋友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时候。

李清照被归为婉约派词人,也不是豪放派,当然我从来不认为这种派别对作者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既然说到这些,那就让此类学究们拿自己的理论打一下自己的脸吧。
至于说封建礼教重压,说得好像古代人活得都是直不起腰一样,宋代怎么了?宋代乱是乱,但是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是不容小视的,可能这些学究只研究语文,不研究历史和经济,想当然觉得李清照经历了两宋交替,一定很辛苦吧。辛苦是辛苦,哪个时代不辛苦,难道生在乱世就要哭哭啼啼过日子吗?

李清照喝个酒能怎样 再说李清照喝酒的事,如果多读一点点李清照的作品,会发现李清照就是个酒坛子,“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东篱把酒黄昏后”“谢他酒朋诗侣”“酒盏深和浅”“酒意诗情谁与共”“新来瘦,非干病酒”……她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有酒,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还好,古代的酒度数都不高。
所以,在我们解读古人作品的时候,没有必要玩得太高深,因为本来很简单的事,玩得太高深了,只能显示出自己的肤浅,因为别人一眼都看透的,你非要说有故事,这只能说你的脑子出事故了。
其实这首《如梦令》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李清照给人讲了个喝醉酒的糗事:经常想起溪亭的那个傍晚,喝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咧,玩嗨了划船回家,结果跑偏了,钻到藕花深处,划啊划啊,吓得水鸟扑棱棱地乱飞。可以想象一下李清照拿着酒杯眉飞色舞讲段子的样子。
肃竹2020.8.28于勉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3 02:09 , Processed in 0.00721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