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货”诗人的一生:他的美食名冠天下,他的诗词更是千古流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00:5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吃货”诗人的一生:他的美食名冠天下,他的诗词更是千古流传……                                                         2020-09-03 17:33                    

                           

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被诗友们亲切地称为:北宋第一“吃货”!

苏轼是饿了写诗,吃开心了写诗,一言不合还是写诗……

例如这首: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按照他的吃货本性,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春天到了,鸭子也能吃了!笋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好开心哈哈哈哈哈哈……

这样有爱的苏东坡,你一定没见过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苏东坡作为一个穿越千年的顶级“吃货”,经常自己动手,研究制作最便宜、最好吃的美食。他的美食脚印也遍布了全国各地……

在黄州

苏轼因“乌台诗案”经历生死大劫,被贬至黄州,乐天派的苏东坡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东坡饼

一天,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已至深夜。

苏东坡饿了,继连和尚便令小和尚去做些吃的。

小和尚来到厨房,发现只剩半碗连汤都干了的面条。他便把剩面放进小麻油里,把灶膛烧上火。

小和尚本就是从睡梦中被叫醒,如今月色沉沉,他又不免打起盹来。

苏东坡饿坏了,索性自己跑来厨房,却发现锅里的干面已经被炸成了糊状。这个面饼,已成金黄色,酥脆美味,东坡如获至宝。

第二天他就跑到街上的糕点作坊,告诉老板他的做法,没想到这饼竟然颇受欢迎!

“东坡饼”自此成为当地一道美味。

东坡肉

猪肉在宋朝并不流行,因为烹饪技术的限制,肥肥腻腻的猪肉并不受欢迎,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大都是牛羊肉。

贬谪在黄州的苏东坡,待遇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不可食无肉!于是他开始拿猪肉下手。

苏东坡经过多次研制发现,慢火、少水、多酒,便是制作猪肉的诀窍!于是乎,人见人爱的东坡肉应运而生!

酷爱猪肉的苏东坡还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茯苓饼

虽然东坡肉是好东西,但是吃多了身体也会出问题。有一次,苏东坡生了严重的病。

医生开了很多中药,苦的难以下咽。苏东坡灵机一动,把药材茯苓和着黑芝麻烙成了饼。

于是一道口感倍棒的茯苓饼又问世了!吃货苏东坡又可以开开心心地“吃吃吃”了!

在杭州

从黄州离开后,苏东坡回到汴京,位居三品。

经历过人生起伏的苏轼,却依旧不放弃自己的为政原则。

为了不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他索性远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

虽然平时常常管不住嘴,但是苏东坡还是很注意养生的。他和和尚佛印一起参禅养生,发明了东坡豆腐、东坡羹

广州惠州

宋朝哲宗掌政之后,重新启用与苏轼敌对的改革党。

苏东坡便又开始了他悲苦的贬谪惠州生涯。

虽然生活依旧凄苦。但苏东坡创作诗文与美食的欲望却依旧未减。

在惠州的街市上一天只宰杀一只羊。

苏轼作为犯官,自然不能与达官贵人争抢羊肉。

于是苏轼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

取回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美食“羊蝎子”又新鲜出炉了!

苏轼吃那些羊脊骨间的碎肉、吸骨头间的骨髓时,竟吃出了海鲜虾酱的味道。

苏东坡给弟弟写信,介绍这种吃法,还调侃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海南儋州

苏东坡在惠州的时光并不长,来惠州两年后,一纸诏书,把他贬到了更为荒远的海南儋州。

不过苏东坡并没有太在意,来到儋州,他的“魔爪”又伸向了生蚝

他曾写信给他儿子: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苏叔党,东坡第三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怕朝中士大夫跑海南来跟我抢。”

苏东坡一生坎坷,身世浮沉,数次贬谪也没有浇灭他心忧天下、安民报国的热情。所到之处,他兴修水利、消灭蝗灾、为民谋福祉。

他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才华横溢的诗人、合格的“吃货”。

他的诗才、他的豁达、他的可爱、他的“吃货”本性,让他在历史上永垂不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4:18 , Processed in 0.00828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