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羽的结局和他的性格有关,识兄弟小义,不明天下大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01:00: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羽的结局和他的性格有关,识兄弟小义,不明天下大义                                                         

2020-10-29 11:00                    

   三国时,在蜀国控制下的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将,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当时关羽镇守此地,但诸葛亮害怕他不能贯彻这个方针。

配图

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他只知道诸葛亮避见其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其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亮,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配图

马超不懂规矩,口称玄德,而不称陛下。关羽和张飞都很恼怒,但两人对应的招数却不相同——关羽要处死马超,张飞则要做个样子给马超看。可见,张飞识大体而关羽执小义。张飞比关羽更懂得人和,是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如果因失礼而失人,刘备就会失去这个资本。况且蜀国偏居一隅,人才凋零,得失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关系军国大度。

配图

依张飞、刘备得义得计得人和,如果依关羽,刘备则可能失义失计失人和。在刘备看来,非关羽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羽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尽管诸葛亮费尽心机,但关羽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关羽的性格,不仅造成他个人的悲剧,更造成了蜀国的衰败。

配图

首先是失去了荆州。荆州是繁华富庶之地。一向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可以说,荆州是蜀国的经济支柱。荆州一失,蜀国的实力一下子就衰落了一大半。同时,荆州也是蜀国的军事要地。有了荆州,蜀国就可以东取东吴,北击曹操,真是进可攻,退可守。失去荆州,蜀国就完全被封闭在四川盆地中被堵住了外出的通道。此后诸葛亮伐魏时,只好翻越险峻的秦岭。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因为交通不便而无法守住。

配图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却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其次,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不惜调动倾国之兵,与东吴决战。在复仇之战中,像张飞、黄忠等老将一个个凋落。而后陆逊的一把大火把八十万蜀军烧得干干净净,刘备也在白帝城含恨而死。从此,蜀国的国力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元气。正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汉朝气数休矣!”

配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蜀国之败,败在关羽手里,败在关羽的性格上。关羽的性格,绝对不是个例。在现实生活中,像关羽这样有本事的人就很容易犯与关羽同样的错误。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总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什么都不行。总是看不起别人、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

配图

这样的人,自己本事再大,在工作中,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最终落得和关羽同样的下场。因此,一个人本事再大,也要虚心,尊重他人,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关羽的覆辙。这是关羽的悲剧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蜀国初误于关羽,后毁于刘备,终败于刘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4:24 , Processed in 0.0075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