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13:26: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2020-11-13 16:03                    

                          

中国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彩瓷特别是官窑彩瓷价格上升较快,引来大批藏友的关注,但是随着收藏品的增多,疑惑也越来越多。很多的藏友可能都听说过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其实这些都属于彩瓷范畴,彩瓷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这么多的彩也非常容易搞混。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它们呢?

五彩

五彩和青花同时期诞生,都创烧于元代后期。但是,由于五彩的工艺比青花复杂,青花是釉下彩,一次成型,画上图案后罩上釉一烧就行,成本较低。五彩要二次入窑,就是要先烧好一个素器,出窑晾凉了再画上彩色图案入窑,并且第二次入窑的烧结温度不能高于第一次,否则就成废品,因此,五彩的成本比青花高。而且元末明初的时候,文人们普遍认为五彩比青花俗气,因此五彩在当时没有被高度重视。

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都非常少见,当时是青花的天下,彩瓷以斗彩为主。这里简单区分一下五彩和斗彩。在感觉层面,五彩热烈,斗彩柔和;在技术层面,五彩是平涂的,直接把彩涂上去,斗彩是勾勒的,就是先用青花勾一个边,再把彩轻轻填进去。五彩的迅猛发展是在嘉靖万历,一个是和嘉靖笃信道教有关,另一个是由于商业发展市场繁荣民间活跃,于是媚俗不可阻挡。

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各类瓷器生产都比较低调,到了康熙时,由于国力强盛,不用计较五彩二次入窑的成本了,所以这类瓷器迅速增多。同时技术上有一个重大突破,用釉上蓝取代了青花,不必事先画好青花了,在某种意义上也降低了成本。康熙朝的五彩更加注重细节表达,相对明代瓷器精致了不少。在色泽上不强调过渡,红是红,绿是绿,不会由浅红到深红过渡,明确表现出创作意图。藏品出手可联系老李一三四,贰捌酒酒,陆叁叁酒由于康熙五彩的色调强烈,较之康熙晚期发明的粉彩,它被称为“硬彩”,粉彩被称为“软彩”,所谓硬彩就是颜色不犹豫、不暧昧。经历了康熙朝的辉煌后,随后便开始了它的落幕时刻,首要原因就是雍正审美的改变,这位趣味高雅的皇帝,对五彩斑斓的瓷器已经失去了兴致。雍乾之后的彩瓷,担纲的主要就变成珐琅彩和粉彩了。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成化斗彩最有名的就是鸡缸杯了,如今天下皆知。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斗彩的烧造成本高于五彩。首先填彩的过程需要非常细致,颜色不能超过青花的轮廓线,所以填得非常慢。康熙以前,斗彩是青花跟五彩斗。乾隆以后,出现了青花跟粉彩斗,彩里又要加金、加粉、成本非常高。康雍乾三朝,有大量民窑斗彩存世。嘉庆以后由于国力衰竭,斗彩渐渐不再生产。

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有个特点,就是它从来没有走出过宫廷,是唯一的宫廷御用陶瓷艺术品。它是先在景德镇烧好了白色的素胎,挑出完美无瑕的送到北京,再由宫廷画师绘上珐琅彩重新烧造。民间没有人用过。

珐琅彩数量稀少,按一般的说法是仅存400多件,其实应该不止。第二是少有完全相同图案的两件珐琅彩,因为它们都是先在景德镇烧好素胎,入宫后由画师自行选择画稿绘制,因此每件珐琅彩的画稿都不同。第三是它都是中国传统的经典图案,因为贵重,不轻易拿新样子画在它上面做实验。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粉彩别名”软彩”因为在材料中加入玻璃白,能用中国画的渲染技巧施彩,绘图时可以随意增减颜色的浓淡和层次,让红变成淡红、绿变成淡绿,颜色有了过渡。

粉彩是中国陶瓷最后诞生的一个主要品种,一出现就成为瓷器霸主——青花的主要对手。它所有的变化都在仿自然界颜色的过渡,这是粉彩最重要的表现力。这种柔和的色彩表现非常符合大众的心理,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每一个百姓都以拥有粉彩为乐趣。

在追求艺术写真上,粉彩改写意为写实,比如花卉注意颜色盈泽和阴阳向背,翎毛注重羽毛的质感和色彩变化,人物注重神态表现和容貌阴影,这些改变是中国彩瓷表现力的一个飞跃,显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11:34 , Processed in 0.0085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