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铁索重40吨,古人是如何架到对面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2:53: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铁索重40吨,古人是如何架到对面的?                                                         2020-11-16 11:48                    
        “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相信大家对这一句诗并不陌生,它是名叫《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句中大渡桥就是泸定桥,飞度泸定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也因为这场战争,让让泸定桥闻名世界,如今这里成为了一处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旅游胜地。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耗时两年建成,康熙御笔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泸定桥全场103米,宽约3米,桥身有13根粗大厚重的铁链支撑,由12164铁环紧紧相扣而成。

算上桥两头固定所用的地龙桩和卧龙桩,挣脱铁索桥重约40吨,那么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没有依靠现代化的起重吊装设备,古人是怎样建造出这座重达40吨的大桥的呢?不得不说古人真的是很聪明,他们用山区当地百姓滑索的方式,最终用“索渡原理”解决了建造泸定桥的难题。

他们首先是把粗大的竹索系在大渡河的两岸,再将带有长绳的10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铁环固定在竹筒内,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对面拉动长绳铁环便随着竹筒慢慢的滑到了对岸,铁链很重,即使是被拉到了对岸,却还是在两岸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弧形。

这是的工匠又在对面修建了一个大的转盘,将铁链的一段固定在转盘上,然后再让人推动转盘,最终铁链慢慢的绷紧,最后工匠在桥台后建了一个地龙桩,保证桥面铁索不会因为承重过大而断裂,如今300多年过去,它在造福百姓。
小伙伴们,你们去过泸定桥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0-12-2 18:13:36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5 17:31 , Processed in 0.0092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