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评价朱元璋:论军事能力,在历史上仅次于李世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9:3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评价朱元璋:论军事能力,在历史上仅次于李世民                                                2021-01-17 16:47                    
【毛主席点评历代皇帝之朱元璋】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出生时家里就很贫困,后来又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尝尽了人间的苦难。
但是,朱元璋天赋异禀,在元末那个乱世,南征北战,最终创立了大明王朝,成为历史上开国君主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毛主席通读二十四史,尤其喜欢读《明史》,并对其中的内容圈点甚多,很值得明史学家们借鉴。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从这段评价可以看出来,对于明朝的历代帝王,毛主席对朱元璋和朱棣还是非常肯定的,说他们俩“搞得比较好”。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说朱元璋搞得比较好呢?
首先要讲讲他的出身。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后来又赶上天灾,父母相继去世,朱元璋走投无路,就去当了和尚。
后来,和尚也没饭吃了,朱元璋只好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开始了军事生涯,最后一统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演绎了一部草根逆袭的传奇大戏。

毛主席在1953年与陈毅同游紫金山时,说:“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毛主席对朱元璋的这段评价,讲出了朱元璋“搞得比较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善于网络人才,使用人才,从谏如流。
朱元璋本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特别注重对知识分子的使用,比如朱升、刘伯温、宋濂等等,都为朱元璋后来取得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曾说过:“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很显然,这个战略指导,与朱元璋当年采纳朱升的那个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朱元璋能“搞得好”,还得得益于他自己的努力。

朱元璋在从军之初,特别是投奔了郭子兴后,为了有一个好的前程,朱元璋的确很拼,九死一生,所到之处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郭子兴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兴看他“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非常看好他,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毛主席当年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有一次讲授《农民问题》,就提到了朱元璋初入郭子兴军营后的发展,他说:“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时睡着了觉,常作‘天子’之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代表地主利益,故能贵为天子。”
郭子兴后来病死了,其子郭天叙也在一次战斗中阵亡,朱元璋便成为郭家军的统帅,开始自己独立带队,征战天下。
征战天下,固然要靠军事实力,而毛主席最欣赏的,就是朱元璋的军事能力。
毛主席在读冯梦龙的《智囊》时,就曾批注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是说,在历代皇帝的军事能力上,毛主席认为李世民最厉害,第二就要数朱元璋了。

实际上,朱元璋的军事谋略,也确实符合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过:“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后来,他在一次讲课中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又举了朱元璋的例子,强调说:“朱元璋能在复杂的元末战争中突出来,正是他把握了战争全局,充分利用了客观局势造成的有利因素,在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当然,毛主席在表扬朱元璋懂战略的同时,也对他在军事上的一些做法持反对态度,比如批评他有些教条主义,特别是他“穷寇勿追”的教条。
当年,朱元璋扫平齐、鲁后,元顺帝弃大都向北逃窜,大将军徐达建议他继续向北追击,除掉后患,可是,朱元璋却死守“穷寇勿追”的教条,训斥徐达说:“元朝的命运结束了,还追他们干什么?把他们挡在塞外就行了,就不要再劳顿官兵了。”
结果,元顺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又重新组织起力量,不断袭扰明朝整整20年,搞得朱元璋心力交瘁。

对这个方面,毛主席就理解得很明白,1949年,李宗仁提出“划江而治”,毛主席坚决不同意,还写出了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最终打过了长江,把国民党赶到了孤岛上。
毛主席对朱元璋不满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他不善于培养自己的身边人,在看《明史》中朱元璋亲自率兵征伐武昌,取得大胜的那一段时,毛主席批注道:“不令诸子孙统兵作战,失策。”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不在战争中锻炼自己的儿孙,让他们坐享其成,并不利于日后的国家建设。事实也确实如此,朱元璋后来为了让孙子继位,不惜大开杀戒,就是因为孙子太软弱,没有经过锻炼和考验。
毛主席不但喜欢从《明史》中研究朱元璋,对关于朱元璋的相关著述也经常关注。
1943年,吴晗写了一本书叫《由僧钵到皇权》,后来又在1948年写了一本《朱元璋传》,两本书相隔时间很近,是因为吴晗对《由僧钵到皇权》这本书不太满意,因为写得匆忙,手里可借鉴的史料不多,用了一些野史小说上的材料,所以就决定重写。

《朱元璋传》写好后,吴晗送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在指挥全国战争的繁忙之余,看完了《朱元璋传》的手稿,并专门抽出两个晚上与吴晗讨论,讲到了书中关于农民起义领袖彭莹玉的描述,写他起义成功以后,就像烟一样消散时,毛主席很不赞同,对吴晗说:“像彭和尚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该有逃避行为,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
后来,他又专门给吴晗写了一封信,写道:“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处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1955年,吴晗再次对这本书进行了修改,毛主席看后基本满意,强调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
实际上,“应该写得好点”这些话,也代表了毛主席的复杂心情,晚年的朱元璋以猛治国,滥用酷刑,搞得人人自危,杀了不少人,这些都是他的弊端,毛主席也很反对,但总体上,朱元璋的功劳还是很大的,所以毛主席特地对吴晗说:“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9:03 , Processed in 0.0078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