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煞费苦心,欲证明课本中李清照《如梦令》有错字,网友不买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05:2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专家煞费苦心,欲证明课本中李清照《如梦令》有错字,网友不买账                                                         2021-02-24 11:27                    
                          900多年前,充满着少女心的李清照,一时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估计写的时候,她自己也没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无数惊叹声。不久,这首词就与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起,奠定了李清照的词坛地位。自此后,世人都知道李格非家有一个不得了的才女。

此后李清照又凭几十首词作,登上了“千古才女”的宝座。900多年后的今天,伊人早已不在,但这首词的魅力却并没有减弱。它被收录进语文课本多年,成为中学生必读、必背的词目。
然而,与名气相伴的是争议。关于这首词有两个争议点,一个是争了几百年的,一个是现代专家唐圭璋提出来的。且听笔者慢慢说来:
争了几百年的问题是:“争渡”到底何意?目前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争抢着渡过,这是字面意思,认为这个字该读第一声。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词中描绘的场景应该更为热闹,要么就是有数船在比赛,要么就是在逗鸥鹭玩。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争”应该是个通假字,所以这一句翻译出来应该是:因为玩得太尽兴,以致迷路误入了藕花深处,该怎么出去呢?持这一观点的有北大历史系教授吴小如,他认为从字意上来看,这种理解更能体现出泛舟之人焦急的心情,让整首小令更有转折。
对于这两种理解,专家们争论多年。目前更多诗词鉴赏集及不少语文课本,都采纳了“怎么”这一说法。笔者个人也认为,做“怎么”理解更有道理,两个理由:一来,“争”通假“怎”是一个常见的通假形式,不只是李清照这样写,是说得过去的;另一方面,从平仄格律上来看,读“怎”也更加工整。

如果说关于“争渡”的争议还挺有意思,毕竟这关系到整首词的意思。那后一个争议点,则让不少网友无法认同。这个争议点就是:我国当代者著名词学家、文史学家唐圭璋教授,煞费苦心,希望证明这首词的首句“常记溪亭日暮”有错字。
他认为不应该是“常”,而应该是“尝”。唐教授倒不是说李清照自己写错了,他的观点是宋代人在誊抄时误抄了,李清照原来写的就应该是“尝”。为此,他也找到了一些古籍中写成“尝”的例子。咱们现在在课本上学到的“常”,理解起来应该是经常想起以前泛游的事;如果是“尝”,则可理解为曾经,意思是:我记得我曾经泛游湖上。

一字之差,这首词本身的意思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不少网友对于老教授如此费心去考证,并不买账,甚至有人表示他这是:无聊。
其实关于古典诗词中的很多字句,包括对“争渡”的争论,笔者个人觉得是有意义的。首先,通过这样咬文嚼字,咱们可以对古代汉字的用法有更深的认识;另外,这些教授本身就是做文字工作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些,任何一种文字都需要有这些专业的人才去研究。所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花时间去论证它,本身是没有错的。大家认为“争渡”是何意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9:29 , Processed in 0.0092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