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苏轼的祖先,三次担任宰相,与杜甫的爷爷齐名,人品却不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08:1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苏轼的祖先,三次担任宰相,与杜甫的爷爷齐名,人品却不行                                                         2021-03-07 16:06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大诗人苏味道的名篇,讲述的就是正月十五闹花灯时候的景象。他不知道的是,数百年后,他子孙当中的一位,会成为千古文坛词宗,那就是苏轼。

提到苏轼,那才学和人品可都是一等一的,完全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可是他的这位老祖宗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苏味道身上的毛病可能很多人身上都会有,那就是墙头草。

苏味道因文章出名,成裴行俭的女婿。

苏味道9岁便能写诗文,早在20岁就中了进士。科举制度在当时进入官场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唐高宗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正规了。而且录取的人数并不多,能够中进士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苏味道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吏部侍郎裴行俭,他对苏味道非常推崇,让苏味道成为自己的秘书。等到裴行俭上战场讨伐突厥人的时候,苏味道也紧随其后,帮助他记载一些事件,发布一些告示。

但凡裴行俭将主要思想传达下来的时候,苏味道的文章已经写好了,而且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裴行俭自认为自己也有才学,但是跟苏味道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苏味道《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所以苏味道在战后充分得到了裴行俭的信任,裴行俭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苏味道。从此苏味道可谓是平步青云。跟着文武双全的裴行俭混,那总比在官场上摸不着头脑要好得多。不过老丈人不可能保住苏味道一辈子,在裴行俭去世以后,苏味道这个人做事风格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苏味道被狄仁杰挖掘出来,也不知道狄仁杰安的什么心。

本来武则天掌权以后,苏味道的官职是一路往外贬,能够贬多远,那就走多远。可是武则天非常信任的狄仁杰告诉武则天,这苏味道可是个人才啊,当今世上,还没有谁的才华文章能够超过苏味道的。

武则天听了以后,立刻把苏味道给找了回来,从被贬的外放官员,一夜之间,成为入阁的宰相。天差地别的变化,让苏味道压根就没反应过来。

真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重新回到京城的苏味道,终于知道了他所认为的为官之道,那就是谁都不得罪。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 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 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咏井》

似乎只有谁都不得罪,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苏味道开始了自己模棱两可的人生。当时武则天要选择继承人,不少人来找已经是宰相的苏味道。

每一个来找苏味道的人,都被苏味道的肯定给骗的笑呵呵的,其实他们不知道,苏味道对任何人都是这样。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大家就给苏味道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模棱。也就发明了模棱两可这个成语。

这个外号实在是太贴切了,苏味道的一生其实就是在模棱两可中度过的。因为此前在权力斗争中,苏味道坐过牢,从此给苏味道应该是留下了不小的心理创伤。

他觉得自己的情商很高,为此还总结了自己的处事之道,以此来告诫身边的人: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试想一下,以这种态度做当朝宰相,这个国家怎么可能管理的好呢?

苏味道三度拜相,身居高位9年,为何选择模棱两可?

苏味道的人生是比较传奇的,原先以为傍上了裴行俭能够发家致富,结果出现了武则天夺权的事情,所以苏味道包括裴家都没了权势。

后来再次被召回来成为宰相以后,其实苏味道也不是一直都在相位上,而是三期三落,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了足足9年时间。

这个时间对历史来说不长,但是对他来说就显得十分漫长了。因为苏味道所处的时期,正是唐朝政治最敏感的女皇统治时期。

能够在武则天手底下做9年的宰相,试想一下,这个人到底简单还是不简单?做一个普通人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需要应付左邻右里、工作同事、七大姑八大姨等等各种人际关系。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初春行宫侍宴应制》

苏味道是一名宰相,他每天要跟多少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打交道呢?恐怕是普通人难度的几百倍不止吧?可是苏味道依旧能够在相位上待9年时间,我觉得很不简单。

极有可能就是他模棱两可的功夫做到了极致,他在官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个人,所以他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政敌,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人想要把他扳倒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都瞧不起苏味道这种模棱两可的性格,但是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难道想要立刻带着家族牺牲吗?武则天时期,权力更迭期间,不知道屠杀了多少人,难道苏味道也想成为其中一个?

他当然不想,李显、李旦、武三思、武承嗣这些人他们各自为政,每一个人手下都有一票人作为死党,没有背景的苏味道到底该支持谁反对谁?

没有所谓的正义可言,每个人都是为了争权夺利。苏味道早就看透了这一切,所以他宁可做一个被人唾弃的和事佬,也不想成为某一方势力的棋子。这是不是另外一种人生哲学呢?要看从什么角度去参悟了。

总结苏味道的四个儿子三个做官,唯一没做官的儿子就是苏轼的祖先。

以苏味道这种性格,他在官场的确是混出了头。而且他的四个儿子中的三个,都先后入朝为官。这就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了,我们其实可以看看科举制度出来以后的那些几代为官的家族。

千万不要羡慕这样的家族,因为这样的家族必出贪官污吏。如果不是,当我没说。苏味道的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做了官。但是还有一个老二苏份的,他可能是为人比较老师,学不来苏味道模棱两可的那一招,于是就在四川眉山这边定居了。

眉州这边原来是没有姓苏的人家的,所以苏轼他们在认祖归宗的时候,非常好认。苏味道就是苏轼的十一世祖。

虽然苏味道的人品为大家所不齿,不过苏轼苏辙两兄弟却因为有这样一位祖先,而感到十分自豪。苏味道原籍是赵郡栾城,所以苏辙和苏轼常常以赵郡苏辙、赵郡苏轼自称。

在苏轼的墓志铭中写过,苏自栾城,西宅与眉。可见苏东坡对苏味道这位祖先是推崇备至。我们现在来看,苏味道或许就是那种阿谀奉承之人,其实他也没有帮助哪位坏人做了什么坏事,所以算不上大奸大恶之徒,只能说,苏味道有自己的一套为官之道,只是这套道理,其他人学不来。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4:02 , Processed in 0.0083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