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6:26: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2021-03-21 07:08                    

                          
△新民学会旧址中的蔡和森卧室,1917年秋至1919年冬,蔡和森在这里居住。图/记者张云峰
本报记者陈张书长沙报道
在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有一间墙瓦斑驳的居室光甲堂,朝迎旭日,暮送夕阳,承载了蔡和森与其妹蔡畅八年多的童稚时光。
蔡和森1895年出生,是湘乡县(今双峰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是由蔡和森最先提出的,这可以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蔡和森当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中找到根据。蔡和森率先垂范,为革命呕心沥血,英勇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赴法寻找“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良方
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不久转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与毛泽东结为挚友。两人因志同道合、胸怀天下,被同学们称为“毛蔡”。他们的老师杨昌济盛赞他们,“救国必先重此二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毕业后他与毛泽东等人徒步到洞庭湖周边各县了解中国社会现状,从“读有字之书”走向“读无字之书”。
为了“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他们决定建立一个更加严密的组织。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创建了新民学会,发起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率领一批新民学会会员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良方。
“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到达法国后,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数篇重要文章,迅速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为我国旅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在此基础上,1920年7月,新民学会留法会员在蒙达尼公学召开大会,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蔡和森明确提出“主张组织共产党”,“其主旨和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这是蔡和森第一次在新民学会会员中公开宣传他的建党主张,而主持会议的萧子升则主张以教育为工具的温和的革命。蒙达尼会议后,蔡和森、萧子升受会议委托,分别将两种意见写信给国内的毛泽东,征求他的意见。
1920年9月16日,在写给毛泽东的长达6000余字的信中,蔡和森详细地阐述了成立共产党及其国际组织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明确地提出只有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他还指出:这个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党的最高机关为中央委员会”“党的方略为多方面的,无论报纸、议院、团体,以及各种运动,绝对受中央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绝不能单独自由行动。”
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由此可见,蔡和森是掌握列宁建党学说最早、第一个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创始人,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系统提出建党理论的理论家。
1921年底,蔡和森归国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底,蔡和森归国,经陈独秀等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根据中央决定,创办了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向导》在创刊号宣言中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抗国际帝国主义”,“推倒军阀”,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
为了保证《向导》按时出版,蔡和森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一生共撰写理论著述和报刊政论文章60多万字,其中发表在《向导》上的就占约60%。在蔡和森的努力下,《向导》发行量由开始的3000份增至4万份,最多时近10万份,成为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1931年6月10日,蔡和森在出席香港海员工会会议时被叛徒出卖。8月4日,年仅36岁的他在广州英勇就义。他把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虽九死兮犹未悔。
本报记者陈张书长沙报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09 , Processed in 0.0072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