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月杏花有感(随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05:4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月杏花有感(随笔)                   2021-03-22 16:05                    
文/图:任家来(红日)
微风吹过,小园杏花如雪飞舞,一个低眉的瞬间便飘落一地的惋惜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借物喻人把个落花竟写得如此凄婉。
古人多伤春,一场花事被诗人无限放大,眼前飘落一地的杏花似乎也被赋予了悲意,我沉浸在古人的情怀中,不知该往那片花瓣里落户,去静祭一季伤春感怀的赴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柳青青,和风徐徐,春光旖旎,馨香着季节,升华着诗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这醉人的诗句里,心事熏香,思绪芬芳,一缕晚风,淡淡的清香惆怅着心境,我便随风入了画,入了梦,入了流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微漾,万物复苏,杏花总是踏着春天的韵脚捷足先登 。或许,一千年前的杏花,与今天的杏花并无二样,只是因为濡染了唐诗宋词的风韵而变得富有诗意。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入二月,北方地区真正的春天由此开始了。春风乍起,春潮涌动,春光正好,人们从吵吵闹闹的春节走来,悠闲的气氛不久将被忙碌的春耕春种代替。微雨杏花,如泣如诉,如丝如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人不禁在心中勾勒出一副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

如今,传统的农耕模式已被时代抛弃,真正意义的农民已不复存在。粮食不值钱,土地待流转,为了生存,靠地吃饭的乡人不得已另谋出路,故土已不再赖以生存,家园成了寄托灵魂的地方。
世道变了,农业不养人;农民变了,变得不伦不类,不农不工,亦农亦工,美其名曰“农民工”。
岁月不知人事改,杏花依旧笑春风,待到紫燕归来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每年杏花开时离家,腊月年关回家,母亲却总能从冰柜里拿出几个冻得发紫的杏子,我知道这是门前那棵老杏树结的果实。我总会放在鼻尖嗅了又嗅,还是老味道。想起去年离家恍若昨日,又让我莫名地欣慰,岁月犹短,思念犹长。

打起行囊明天又要出发了,又到了与二月挥手作别的时候,思绪纷纭,漫无边际。二月像一串蜿蜿蜒蜒的心思挂在杏花枝头,离家的滋味让我心底涌起阵阵酸楚。今又春分,且让我和二月说声再见,不知来年二月是否还会滋生出这份浅浅闲情。
一个老老实实的庄稼人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我为故乡奋斗了半生,如今,故乡就像我的驿站,我从故乡的主人变成了故乡的客,从此有了漂泊,有了远方……
打工路上,他乡寂寞,思念亲人,几多牵挂。想家的时候故乡的杏花总能给人一丝心灵的籍慰。无论季节如何更替,离家出走时门前那一树怒放的杏花总让我念念不忘,心中珍藏一树杏花,让它伴我在天涯海角绽放,于岁月深处飘香。
2021年3月20日作于莱西日建广场

作者任家来(红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1:51 , Processed in 0.00802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