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你可能想不到,中国剑文化是从一把石剑开始的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9:3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你可能想不到,中国剑文化是从一把石剑开始的                                                         2021-03-12 07:30                    

                          关注我们

倚天剑
剑是中国古代的兵器,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铸剑的传说。中国古代的剑文化就像玉文化一样久远厚重,从贵族佩剑到平民佩剑,从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到品质和道德的象征,剑逐渐跳脱出冰冷武器的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意义。
一、中国早期的剑
剑的起源,古人认为是“圣人作剑”。《管子》记载: “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所以古人认为是蚩尤发明了剑。当然根据考古发掘,最早的剑是石器。早期人类将石头磨制成尖锋双刃器。大概到了西周时,用青铜铸剑的技术成熟,出现了金属剑。

考古出土的石剑

先民使用剑来打猎或同其他部落作战,而使用者一般是成年男子,所以佩剑是孔武有力的象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以及权力的象征,出现了 “各国王侯以佩名剑为荣”的现象。中国最出名的铸剑地区当是吴越地区,上世纪以来,这里曾出土了吴王夫差剑,上面刻有 “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的字样,君主也用剑象征其权力。

吴王夫差剑

先秦时期,中国另一个剑文化流行区是楚地。与吴越地区相比,楚地用剑更加平民化。按照周代的礼法,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人是不允许随便佩剑的。《太平御览》引《贾子》说: “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不带剑。”然而在楚地,这个规矩却很早就被打破了。楚地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春秋时期楚王就索性无视周天子,自立为王,对其礼法更是不屑一顾。所以春秋时期,楚地平民佩剑的习俗就很普遍了。《老子》就记载楚人 “服文采,带利剑”。

楚人黄歇佩剑
二、用剑范围的扩大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打破,各国平民用剑都已经十分普遍。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那就是游侠。游侠一般是各国权贵的门客,帮助主人完成一些暴力或公关任务。游侠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技击,即高超的剑术。当时侠士向主人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方式就是舞剑。
这时的剑,含义变得十分丰富。庄子用 “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比喻君王、诸侯、百姓。天子剑象征的是武力征服四方,即权力。诸侯剑是诸侯要选贤举能,同时为百姓做出表率。百姓剑则是不懂规矩,只知道杀人。这何尝不是当时剑文化的一个缩影。

各国的士子大都佩剑
在楚地,人们一般会以剑喻德,太史公称 “良剑如淑女,君子好逑之”。在当时把赠剑当做是一种美德。春秋时,吴王余祭派弟弟季札出使各国。当季札途经徐国时,徐君十分喜欢他的佩剑,但是不好意思说。而季札内心知道这件事,但因佩剑有象征身份的特殊意义,所以不便赠人。当他完成使命在归途中再次路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解下佩剑,挂在了徐君墓边的树上。随从问他,徐君已经去世了,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当初我心中已经将此剑默许徐君,怎会因为他去世而改变呢?”季札挂剑于是成为历史美谈。

季札挂剑
传说伍子胥遭到楚王的迫害,想要逃往吴国。跑到长江边上时,有个老渔翁帮他渡江。渡江之后,伍子胥解下佩戴的七星剑,表示此剑价值百金,以报答渔翁。渔翁看到七星剑,便知道他是伍子胥,因为仰慕他而坚决不受。伍子胥便告诫渔翁,让他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他渡江的事。渔翁为了表明自己的道义,直接投水而死。此事可见剑在楚文化中的特殊文化意义,渔夫不接受伍子胥赠剑,并且以死来证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伍子胥

三、最出名的剑——干将莫邪
在先秦时期,还有许多关于神剑的传说。最著名的当属干将莫邪剑的传说。《搜神记》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吴国请著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为其铸剑,干将遍访神山,求得至精之铁矿石,并祈祷众神为其汇聚日月精华。莫邪则将自己的头发和指甲都投入铸剑炉中,并监督童男童女各300人拉风箱,最终铸成了两把绝世神剑,阳剑叫干将,阴剑叫莫邪。
铸成之后,干将便准备将剑献给楚王。然而楚王暴虐,干将十分担心,说道: “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于是干将只带了雌剑,楚王指责干将只带了雌剑,便将干将杀掉了。干将的儿子叫赤,知道父亲的遭遇后,一心想为父报仇。楚王也梦到有个粗眉毛的人提着雄剑干将来刺杀他,便花千金来购他所梦之人的头。

王者荣耀中的干将莫邪

楚王戒备森严,赤无法为父报仇,便在山中痛哭。他恰好碰到一个侠客,侠客说可以替他报仇,但是需要赤的头和雄剑。于是赤便自刎了,让侠客带他的头去找楚王报仇。侠客见到楚王,说: “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但头煮了三天三夜仍不腐烂。侠客说,必须楚王亲自去大锅前看,头才能腐烂。楚王前去查看时,侠客趁机砍下了楚王的头,他自知难逃一死,于是也自刎了。三个头煮于锅中,已经无法分辨哪个是楚王,于是三个头都得到了厚葬。
光阴流转,干将、莫邪剑去了哪里呢?志怪书籍《拾遗记》中记载了干将、莫邪的下落。相传吴王阖闾攻破楚都郢之后,将剑带到了吴国。而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打开吴国武库,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两只可以吞金食铁的兔子。他下令宰掉兔子后,得到两个铁肾,越王命令工匠用铁肾重铸干将、莫邪剑。

影视剧中的越王勾践

《晋书·张华传》中记载了一个神话,张华在丰城作县令时,发现当地经常可以观测到紫气冲击斗牛星的天象,便派人查访,最终在当地挖到了一对宝剑,有人说这便是遗失多年的干将、莫邪剑,于是张华和朋友雷焕各带一把。后来张华被贼人所杀,宝剑丢失。雷焕把宝剑传给儿子,一次其子路过大泽延平津时, “剑鸣飞入水。及入水寻之,但见双龙缠屈于潭下,目光如电,遂不敢前取”。从此干将、莫邪剑就消失于人世间。

干将莫邪,千古神剑
四、法术神剑
上文讲到楚国男子佩剑风俗十分流行,近年的考古发掘也发现,楚墓中的成年男子基本都用剑作为陪葬品。受楚人爱剑的影响,楚地的神灵,如东皇太一和少司命,也都是佩剑的形象。刘邦是从楚地崛起的,所以汉代以后楚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影响深刻,人们认为佩剑是神仙的标志之一。

刘邦佩剑
中国古代还有神剑出而天下振动的神剑传说。最早的当是楚国的三把神剑,《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为其铸造了三把神剑,其中一把为绝世神剑,名“太阿剑”。周边各国听说楚国有此神剑,便集体围攻楚国。楚国被围攻三年,在即将亡国之际,楚王请出太阿剑,登上城门挥舞此剑。顿时间, “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这个故事带有很强烈的传说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神剑的向往。
道教兴起之后,将神剑信仰和御剑术等都整合进自己的道术中。道教推崇法剑,在各种小说中,道教的法器一般有桃木剑和照妖镜,这就是剑文化在道教中的一种反映。

道教 桃木剑
道教的法剑有斩妖除魔、辟邪制怪的功效。徐爰写的《宋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危难时,利用仙人赐予的神剑击败敌人,摆脱了危机。所以历代对法剑的功效也是深信不疑,道士们也乐于投其所好。中国梁代的天师陶弘景,曾经亲自为梁武帝铸造了13把神剑。在北朝,天师寇谦之也曾为太武帝铸剑。唐代也有多位道士曾为玄宗铸造神剑的记载。

刘裕

文史君说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写诗:“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可见赠剑在中国古代代表极重的情义。唐代大诗人崔颢写道:“仗剑出门去,杀人辽水上。”则体现了剑所代表的游侠文化。李白年少时就向往仗剑走天涯的生活,并幻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名场面。而当代流行的仙侠剧,如《仙剑奇侠传》《青云志》等,也是与古代的神剑信仰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钟少异:《古剑的历史和传说》,三联书店,1998年。
冯渝杰:《先秦楚地之尚剑习俗与道教法剑信仰的兴起》,《江汉考古》2018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3-25 05:38:38 |只看该作者
欣赏!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1:26 , Processed in 0.0093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