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条路都通往故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6:0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每条路都通往故乡                                                     2021-04-14 10:10                                              

“林中岔路朝向两方……人迹罕至为我上策,从此人生全然两样。”在2019年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地诗歌朗诵会上,英美留学归国的优秀文化学者王跃朗诵了他的译作《未选择的路》。这是美国著名民间诗人弗洛斯特的代表作,选择译诵这首诗,对王跃来说,不仅源于对民间诗人的喜爱,更因诗中饱含了一位游子的心声——远离故土,孤身奋斗,心之所向,虽远必达。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王跃随着当年留学的热潮,先后留学工作于英、美等国。“那个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留学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公费和自费留学生开始选择‘走出去’。”王跃告诉记者,“我又是学英语的,就开始琢磨要出去学习,于是参加了雅思托福考试,成绩还很理想就出去了。”这一走,便踏上了一条背井离乡、踽踽独行的奋斗之路。
1996年,王跃由英国转赴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学习跨文化研究,并担任该校的英语写作中心教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化,开始了留美近10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人在异乡,最孤独难熬的就是那些身处困境的时刻,每当人生旅途疲累的时候,便燃起了那种浓浓的对家乡的思念。”回想起这份乡愁,王跃仍感缱绻心头:“乡情是一种不了情,是人人都难以割舍的感情,是对家乡的一种眷恋,也是我们心底十分稚嫩又绵长的一份寄托,柔软而光洁,它是我们的生命开启之门,是我们面对整个风雨人生的力量源泉。”1999年,由于父亲生病,王跃从美国赶回来看望病榻上的父亲,临走时父亲再三叮嘱王跃,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这让他心中对家乡思念的种子更加萌动。王跃告诉记者,那次临行时,他特意带走了一袋家乡的黑土,到美国后撒在家中的花盆里。“说来也怪,打从撒下那一抔黑土,家中的月季竟开得分外娇艳,此后多年每每看到这盆‘Chinarose’(‘中国的玫瑰’),总会想起王维的那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它是那条牵动着乡情的神经,时时提醒着我还有一条回家的路。”
2005年,王跃结束了旅美留学生活,举家归国,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从事大学中外交流及合作工作,并讲授西方文化史、跨文化交流、世界文学名著赏析等课程。但他始终心系家乡文化传播与交流,极尽一己之力助力家乡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吉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传广泛,既有浓郁的关东风情,又蕴涵着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吉林民间文学、黑土地诗歌,挖参、狩猎等活动演绎着层出不穷的民间故事,都很值得去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非常重视这种地方色彩十分浓郁的项目。”谈起家乡文化,王跃如数家珍。“很多吉林民间诗人的作品水平绝不逊色于英美一些诗人的作品,只是语言的限制而无法被西方认可。有一次,莫言来北师大分校,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他的作品能走向世界,他就说首先要感谢他的翻译团队,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的主要语言翻译团队第一时间翻译出版的。尽管由于一些文化及语言中的不可译性,但好的翻译推广对于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还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为了更好地推广吉林文化,让这些未得到世界足够关注的佳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王跃已经开始着手吉林民间诗歌翻译工作。“梨树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诗歌之乡’的称号,在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成为唯一的‘诗歌之乡’,这说明我们的文学、我们的诗歌既有历史积淀,更有群众基础,应该被更大范围地推广。”王跃对家乡的文学推广信心满满。
“没有冬天不会过去,没有春天不会到来。”这是一句划破这个漫漫寒冬的流行语。对于我们当前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的困难是如此,对于所有心系家乡发展、致力家乡发展的游子而言更是如此。心之所向,虽远必达。如今他们正倾尽自己所学所能,通往回家的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 21:33 , Processed in 0.0106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