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1943年
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
先后迁居到了延安枣园
这里有一条长约6千米的水渠
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
指导当地军民修建的
用于泄洪和灌溉
被当地群众称为“幸福渠”
当时
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
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
就反映了陕甘宁边区
经济建设和大生产运动
热火朝天的场景
秧歌剧《兄妹开荒》
1974年
画家刘文西等人
根据毛泽东领导延安军民
兴修“幸福渠”自力更生的精神
创作了国画《幸福渠》
1938年至1941年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受到日军17次轰炸袭击
同时还面临着
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
为破除困局
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导当地军民修建了
用于灌溉泄洪的第一条人工水渠
看视频,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
水渠修建后
解决了当地5个村
一千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
为了让子孙后代
牢记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功绩
当地百姓决定
把这条水渠命名为“幸福渠”
刘文西在陕西省
文化局美术创作组的领导下
组织了一批画家
共同创作了国画作品《幸福渠》
创作画作之前
刘文西曾数次走进枣园
画了大量的速写和素描
在创作过程中
他要求创作组成员
对每一个人物的动态
乃至一草一木
都要在深思熟虑之后方可下笔
经过数月
他们完成了这幅作品
画家刘文西
整个画面里
出现了四五十个人物
刘文西是如何突出画作中的主要人物?
画作中
一位陕北汉子皮肤黝黑
头扎白毛巾
腰系红腰带
体现出陕北人
典型装束和勤劳质朴的特质
欢快的秧歌队伍中
一位小姑娘挥舞着火红的绸缎
后面的男孩敲响了金灿灿的铜锣
队伍后面的人们吹起唢呐
整个画面让人身临其境
感受到了“幸福渠”通水时
锣鼓喧天的喜庆气氛
画作下方
占据重要位置的水渠中
渠水溅起欢快跃动的水花
奔涌向前
象征着军民团结一心
庆祝队伍中高举的两面红旗
更是体现了
延安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今天的延安
已经发展成为
一座常住人口两百多万人的城市
先后建设了多个水利工程
“幸福渠”成为了
一个时代的印记
它昭示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
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3:43 , Processed in 0.0085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