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丹青最新展览 | 《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04:2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丹青最新展览 | 《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  

2021-05-18 09:08                    

                          
展览时间
2021.05.10—2021.06.10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陈列馆

我 的 七 张 画

陈 丹 青


这幅素描自画像画于1978年,
时在第一次进藏之后,
第二次进藏之前。

我去西藏一共半年,《母与子》等六幅画是在拉萨完成的,回北京画了《牧羊人》。
画已经展出了,不少人对我这样画法不太理解,我是这样想的:时风讲究创新,讲究民族化、现代化。搞的人一多,我反倒不想凑热闹。对自己要有个估量和了解,找到自己的素质和偏爱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我学画循规蹈矩,天性缺乏浪漫的气质。我的敏锐只在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中体现出来,在生活中我喜欢普通的细节,我内心充满往日在底层的种种印象,离开这些印象,我就缺乏想象。
我偏爱这么几位画家:伦勃朗、柯罗、米勒、普拉斯托夫(我发现,一个画家的风格无论怎样独特,总和他偏爱的几个前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名字就意味着对寻常生活和人伦情感的热爱,意味着朴厚、深沉、蕴藉而凝练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我最神往的境界。我尽力模仿他们,并不觉得难为情。
我面对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很自然地选择了这些画家的油画语言。那种亲切与质朴,那种细腻的刻画,那种令人追恋的古风,我不能设想还有比这更合适的语言来传达我的感受。
我知道这种追求在目前会显得背时,也知道难免会被人指为专事模仿,捡洋人的旧货。我顾不了那么多,艺术本来就无所谓新旧,何况史前期的艺术也为现代画家所借鉴利用。我的选择和模仿也就不算什么了。
事实上,纯粹的独创已经不大容易找到,两千年来,有多少种手法不曾被人使用过?我不如老老实实在艺术质量上多下功夫,只要感情真挚,语言尽量贴切,个人面貌也许少些,我勉强不得。有人说我用的是古典油画手法,我不能承认。
我没有见过古典油画的原作,不过学上世纪欧洲画家的皮毛,画得稍仔细光滑一些。我对几次欧洲国家的画展中精巧的小画很有兴趣。我们看的大画不少了,所以我画出了篇幅小巧的这七张画。

母与子 板上油画 53.8x79cm 1980


进城之一 板上油画 54.5x79cm 1980


康巴汉子 板上油画 79x55.3cm 1980


洗发女 板上油画 54x68cm 1980

朝圣 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


进城之二 板上油画 79x55.5cm 1980


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x52.3cm 1980

原文发表于《美术》
1981年 第1期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3:11 , Processed in 0.0079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