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字好看,真的会改变命运!这个人靠书写漂亮成为大人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6:28: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写字好看,真的会改变命运!这个人靠书写漂亮成为大人物                                                         2021-05-27 15:38                    

                          

李文田:敢和慈禧唱反调的探花郎

◆ ◆ ◆

文 |石禄生

1

清咸丰九年(1859)春,科举殿试成绩即将出炉,等候在宫外的准进士们一个个翘首以盼、如坐针毡,而宫内的成绩审核小组也颇费思量。

清朝殿试

其实这时候殿试考生的成绩排名已经初步形成了,但还要咸丰皇帝亲自审定。咸丰皇帝并不是一个人做主,他拉上了他宠爱的懿贵妃——年轻的慈禧,一起定夺进士榜单。
原本后宫佳丽断无干涉朝政的权力,但这个规矩在慈禧这不存在。咸丰皇帝原本就宠溺慈禧,加上三年前后者为他生了个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所以对朝政感兴趣的慈禧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咸丰的影子内阁成员之一。

咸丰皇帝画像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这两个榜单咸丰皇帝想自己定,他不会放弃这个权力的。慈禧遂决定从第三名探花下手。她翻了一百多名考生的案卷,发现一个排名在40名开外的广东考生李文田有点意思。

李文田画像

这人有意思在哪里呢?答卷上的文章好坏,慈禧是看不懂的;但她发现李文田的字写得好,有书法家的风范,便一眼就喜欢上了。

李文田书法

慈禧决定把李文田排在第三名榜眼位置,咸丰拗不过她,就遂她的愿定了下来。于是,广东顺德考生李文田因为书法获得慈禧的欢心,从藉藉无名的榜单中跳跃到了一甲行列,人生境遇就此改变。从那以后,慈禧成为他一生中绕不开的官场大boss。

慈禧

在咸丰皇帝病死前,李文田的官职之路还得按部就班地走,先上翰林院编修岗位上磨炼,磨得他恹恹欲睡。后来他干脆请长假回广东探亲去了。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了圆明园,懦弱的咸丰皇帝躲到热河行宫不敢回来,国难当前他却沉迷于鸦片和女色,乐不思蜀。结果第二年,咸丰暴毙于热河。
历史以猝不及防的架势,将慈禧拱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说起来也是慈禧自己善于把握机会,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果断除掉了咸丰安排好的八大顾命大臣,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驾驭年幼的同治皇帝。

到了同治三年(1864),慈禧已经尽除宫中对她有威胁的势力,她的垂帘听政之位,稳了。这时候她有了精力,想起李文田这个人来。她马上召远在广东家中的李文田回宫上班。李文田回京一见到慈禧,唠了唠家常,又写了几个字给慈禧看,后者一看:哎呀,这字是真漂亮!不由得更喜欢这位广东前探花了。二话不说,慈禧直接任命李文田为南书房行走。

李文田书法

南书房行走,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彼时同治皇帝才八九岁,懂得个啥。事实上的“皇帝”,不就是慈禧本人。这年慈禧才29岁,却已经贵为太后了。上哪儿说理去?
既然是慈禧的“秘书”,李文田平时都干点啥工作呢?这一阶段,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慈禧本人爱作画,画得不咋滴,但画作的题字必须上档次,让谁来题字呢?

李文田书法

首选当然是写字杠杠的李文田;二是这阶段皇帝发布圣旨,其实都是慈禧口述的内容,让李文田抄写下来,再找到皇帝印章盖一下,就是号令天下的圣旨了。
2
李文田在慈禧的身边,一待就是四年。期间虽然也短期出差过四川、浙江,担任乡试副考官,但任务一结束,慈禧又把他调回宫中,以给他升职翰林院侍讲的名义,把他留在身边。

年轻的慈禧太后到底看上李文田什么,单单是因为他的字好看吗?这个不好说。李文田的书法确实一级棒,至今留存下来的作品也都被广东、香港的各博物馆珍藏;但科举出身的进士,又有几人书法会差呢?能被称之为书法家级别的,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李文田并不喜欢守护在慈禧身边的日子,他觉得宫里太闷了,想去地方上任职。在他的央求下,李文田于同治八年(1869)出任江西学政。
一般来说,学政的任期是三年。但李文田的学政任职并没有满期,又被召回宫中了。当然升职是少不了的,这次李文田被提拔为侍讲学士。有没有“学士”二字,待遇等级当然是不一样的。李文田就此在宫中又待了几年,一晃都四十岁了。
慈禧太后和李文田之间,到底有没有其他的赏识纽带,没人知道,知道也不敢说。反正李文田很敢于说忤逆慈禧意愿的话。一般人不敢说的,他敢;别人说了不管用的,他说了管用。
譬如,慈禧太后很想重修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有她跟咸丰皇帝的甜蜜记忆。孝子同治皇帝也极力推行重修之事,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 年)启动了工程。

对了,就是在这一年,李文田题词了一块匾额【福培坤厚】,送给一位已去世多年的老太太,曰百龄冥诞之庆。给死人题匾并专门标注“冥诞之庆”的,难得一见。该匾目前存于品藏天下匾额馆。

清·同治十二(1875) 年【福培坤厚】匾 李文田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言归正传,重修圆明园这件劳民伤财的工程,引起满朝很多大臣的反对,但大家说的都不怎么管用,搞得同治皇帝左右为难。因为大臣的反对意见都直接跟他说,而不敢跟慈禧说,他要是停止工程,就是对慈禧不孝;要是不停止吧,大臣天天拿这事烦他。
关键时候,李文田出马了。他主要是也看开了,不想在宫里待了,打算请长假回广东侍奉老母亲去。临走之前,竭力阻止重修圆明园,也算善事一桩。

于是他在同治十三年(1874)写了一封奏疏:《奏为上天垂象可畏,请敕下明诏停园工事》,洋洋数百言,拿天象不吉利说事,语气平缓但反对态度坚决。看完奏疏,同治皇帝难得不发火,而是陷入了沉思,说明被触动了。
解铃还得系铃人,要不要继续重修圆明园,关键决策在慈禧手中。李文田私下里有没有跟慈禧交流过这事,不得而知。
但李文田的意见,真正触动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他们原本坚决重修的态度变得模棱两可起来。过了几个月,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同治皇帝终于叫停了重修圆明园工程。对此,慈禧太后显然是默认同意的。
李文田于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十年(1884)期间,请了长假,辞官居家服侍老母亲。光绪十一年(1885),重新被召回宫中,继续在南书房当值。李文田的回归,名义上是光绪皇帝召他的,但实际上还是慈禧太后的意思。

李文田画像

这次李文田回归宫中,再也没有离开过。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想要在慈禧有生之年继续当官,必然就要在皇宫里待;他倒是想去地方上任职,慢慢熬,最后做个封疆大吏最佳。但慈禧容不得他有这个念头。
既然改变不了命运,不如坦然接受。于是李文田再无三心二意之心,全心全意在宫中任职。态度决定前途,没过几年,李文田先后被提拔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正式跨入内阁高层之列。
3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到九月份,日军攻陷了朝鲜,直逼辽东腹地。慈禧太后担心日军攻入北京,早早安排了她信任的李文田,担任京师团防大臣,她给李文田下了一道死命令:“确保紫禁城不失!”

国难当头,朝野上下都人心惶惶。这种时候,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慈禧想,做寿这种事,绝不能亏待自己。所以她的本意还是想隆重操办寿宴的。
对此朝中大臣当然是颇有微词的,但敢于站出来说反对的,数来数去也没有几个人。李文田就是其中之一。他直接起草奏疏一封呈给光绪皇帝,并@了慈禧太后本人。
如果是别人站出来反对慈禧大办寿宴,慈禧怕是要生大气的。但李文田嘛,就不一样了。李文田在宫中陪伴了她近三十年,除去中间李文田辞官十年,也还有近二十年,这种君臣感情,她当然不会翻脸。而且想来想去,慈禧也觉得缩减寿宴规模,低调过六十岁生日,才是上上之策。因此,慈禧寿宴最终简单操办了事。

前方战事,失利连连,朝中慌作一团。李文田又上书一封,严厉指责主政大臣礼亲王世铎指挥失当,要求重新启用恭亲王奕䜣;并严厉指责李鸿章出于私心,这些年来持续裁撤湘军,却保留了他自己的派系部队淮军。
关于恭亲王奕䜣,要知道,他是慈禧十年前亲手罢黜的,如今又要她起用?这不是打她的脸吗?但谁让是李文田提的意见呢?慈禧太后还真就听进去了。
于是奕䜣被重新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不过呢,奕䜣也是个没卵用的主政大臣。中日对垒,清军该败还是败。迫不得已,清政府于1895年春,跟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才让战事平息。

至于李文田指责李鸿章裁撤湘军一事,则不了了之。这个事情比较微妙,只能说李文田错估了自己在慈禧心目中的影响力。在慈禧跟前,李文田但凡跟其他人比,胜算是大的;但要跟李鸿章比影响力,就有点不自量力了。
李鸿章是谁?他是慈禧最最信任的晚清大臣,没有之一。李鸿章要裁撤湘军,一是符合慈禧的意愿,慈禧也怕湘军做大威胁清政权;二是李鸿章在慈禧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连外国人都向着他,慈禧舍不得也不敢动他。因此,李文田跟李鸿章PK,必然完败。

李鸿章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李文田也突如其来地病故了。人死如灯灭,世事皆枉然。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给了李文田一个谥号曰文诚,也算对得起他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1 19:04 , Processed in 0.00890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