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在校“闹事”,被列入开除名单,王季范急了:我要替他撑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8:4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在校“闹事”,被列入开除名单,王季范急了:我要替他撑腰                        2021-06-08 16:32                    

                          

前言

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湖南的客人,他激动地拉着一位老人的手对身边的家人和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
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
王季范说道:“润之,那时候,你的胆子也不小。”说着两人大笑起来……

一、九哥对于毛泽东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中排行第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

图 | 毛泽东与文家亲属合影 前排右三为王季范

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古典文学,后考入了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前身)。在学校里,他受到维新派人士的影响,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思想上获得了不断地进步。
毛泽东小时候常去外婆家玩,当时的王季范就在外婆家寄读。在毛泽东眼中,王季范是亲戚中学历最高、知识最渊博、思想最活跃的,并且为人正直、待人和善、生活简朴,因此他十分崇拜“九哥”,视“九哥”为心中的楷模。

图 | 毛泽东

而王季范也十分喜欢毛泽东,他不仅聪慧诚实、勤学好问,且小小年纪就志向远大。在相处过程中,王季范还发现了毛泽东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在潜质,他认为如果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必成大器。
1910年,受王季范的影响,毛泽东向父亲提出进新学堂继续读书的要求,却遭到了父亲的训斥。于是毛泽东请来王季范等亲友和老师来为他“说情”。
王季范旁征博引,向姨夫解释读书的种种好处,以及读书对毛泽东未来的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和几个亲友诚恳地劝说下,坚持己见的毛父终于同意了儿子继续求学的要求。

图 | 东山学校

离开落后闭塞的韶山,进入东山高等小学堂,成了毛泽东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王季范从长沙优级师范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2月的一天,他得知姨表弟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湖南公立第四师范,还听说该校校长看了毛泽东的试卷后称赞不已,说:“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因此,张贴录取名单时,将毛泽东的名字列于榜首。王季范十分高兴,立即向毛泽东转告了祝贺。
第二年春天,湖南第四师范并立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一年级八班,从此和王季范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图 |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这天,毛泽东来到王季范的房间,没寒暄几句,便直言相求:“九哥,我没钱了,又要请你帮帮忙呢。”
王季范知道毛泽东家境不宽裕,他平时花钱虽然很节俭,但也有不少开支:除了每月交纳学杂费外,还要买纸张文具和书籍;他参加和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也需要捐助一些活动经费;有时还会接济一下班上比他更穷的同学。
于是王季范二话没说,慷慨解囊。并嘱咐道:“润之,以后要用钱找我,从我的薪水里匀点给你。”
毛泽东除了在经济上获得九哥的帮助外,在学业上也受益于九哥的教诲。他经常登门向九哥求教关于古典文学的知识,会把做的文言文作文、诗词、挽联一类先送给九哥批阅修改。
  1915年3月,一师八班学生易咏畦病逝,毛泽东做了一副挽联,送给九哥过目。王季范看了夸赞“意切情殷”,但指出几处文字需要斟酌。毛泽东遵照修改后,写成: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王季范和杨昌济(即杨开慧的父亲)主持召开易永畦的追悼会之后,又将毛泽东写的这副挽联和他写的另一首挽诗(《致湘生信》)收入《易君永畦追悼录》作为纪念。
在一师期间,王季范还辅导毛泽东阅读了《楚辞》、《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资治通鉴》以及曾国藩的《家书》等古典书籍,为他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打下了基础。

二、九哥曾是毛泽东的“保护伞”

王季范不仅给予毛泽东学习和物质上的帮助,在毛泽东险些被学校开除的关键时刻,多亏了王季范,他才能继续在一师上学。

图 | 毛泽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师的校长张干在省教育厅开会时,提议从下学期开始,学生每人每月交纳10元学杂费。这个建议获得认可。
消息传到一师,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表示强烈反对,当即举行罢课,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内“驱张运动”。
毛泽东看了“驱张宣言”立即找到同学周世钊,说:“这个宣言讲的都是张干私德如何不好,不切要旨。我们是反对他做校长,不是反对他做家长。既要赶走校长,就要批评他办学如何办得不好。我们重新写一个宣言如何?”
周世钊点头称好,于是毛泽东在君子亭挥笔写出了一张新的《驱张宣言》,尖锐地抨击张干如何对上逢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弊政。
宣言写成后,毛泽东组织同学连夜赶印上千份,第二天清晨带回,广为散发。有一个学坚密告张干,说这份传单是毛泽东写的。气急败坏的张干当即决定:挂牌开除毛泽东等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
“张干做得太绝了!”王季范在家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毛泽东等学生受处分愤愤不平。他对家人说:“这批学生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图 | 杨昌济

接着他饭也顾不上吃,便匆匆出门去。他首先找杨昌济先生商量对策。王季范说:“《驱张宣言》中列举的事实不无道理,怎么能作出开除学生的决定呢?”
杨昌济也愤愤地说:“毛泽东这样的优等学生也被开除,学校打算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边说一边拿起笔写下来两句诗:“强作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桩长天。”表示自己不能容忍学校当局把他一向期望很大、并视为“柱天大木”的毛泽东开除。
两人商议,决定联络全校教员,与张干说理。于是,王季范又联络徐特立、方维夏、袁吉六、符定一等先生,倡议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会上王季范等人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为学生们鸣不平。张干被弄得狼狈不堪,在强大压力下,只得收回成命,撤销对毛泽东等17名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
在学校里九哥保护过他一次,毕业后,更是救过他的命。

图 | 毛泽东

毛泽东毕业后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领导湖南自治运动、组织勤工俭学运动等,都得到了王季范的支持。
第一次大革命中,毛泽东在湖南投身于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遭到反动派的追捕,曾多次遇险。王季范便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声望和地位掩护他脱险。
1925年8月,带病回故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遭到反动军阀赵恒惕的围捕。韶山的共产党员事先得到情报,掩护他秘密转移到长沙。
之后,毛泽东秘密来到王季范家里,告诉他自己遭赵恒惕通缉追捕的险情,希望王季范帮他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些盘缠,以作前往广州之用,还委托王季范设法通知在韶山的夫人杨开慧,要她带着孩子毛岸英、毛岸青随后前往广州。
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王季范立即将他护送到位于乐古道巷颜子庙的湖南私立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安排他住在比较可靠的湘乡籍教师谭泮泉的家中。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装扮成商人模样,由韶山地下党负责人庞叔侃和工人骨干周振岳护送,由株洲经衡阳南下,到达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就这样,毛泽东在九哥的帮助下再次“逃过一劫”。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前,专程向王季范告别,说这次要出一趟远门,没想到这一别竟长达20多年,等他们再次相见时,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与王季范天各一方。但王季范时刻惦记着表弟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他经常了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情况。
就这样,毛泽东在前方领导革命,王季范就在后方支持他的革命事业,配合毛泽东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
“九一八事变”后,王季范印发《励雪耻》、《从军诗》等宣传品,痛斥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号召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他告诫学生:“读书莫忘救国,学有专长是为建设祖国,而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王季范虽然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但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一些进步师生常到他家开会,讨论时局,研究马列。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季范毅然送自己唯一的儿子王德恒奔赴延安,王德恒后来不幸被国民党残杀。由于革命事业的保密性,王季范直到1950年才得知这个消息。

图 | 王季范和儿子王德恒

1949年6月,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王季范参加了长沙地下党所领导的迎接解放活动,他通过长沙市工委与湘潭市工委取得联系,从湘潭向解放区和毛泽东发电报,报告“湖南和平起义可望促成”的可喜消息。
长沙和平解放后,王季范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对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表示热烈祝贺,表示十分高兴毛泽东真正成为一个“建国材”,并提出“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三个治国重点,以供毛泽东参考。

三、“我应命来京,是想替国家做点事。润之,你要放点事给我。”

分别多年,毛泽东没有忘记这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表兄。新中国成立不久,王季范收到毛泽东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中畅叙两人20多年的阔别之情后,诚恳邀请王季范迁居北京,共谋国事。
1950年9月21日,王季范夫妇在儿媳和孙子、孙女的陪同下,乘车北上。下了火车,毛泽东派来的秘书把王季范一家人接到北京饭店住下。
第二天,毛泽东把王季范接到中南海丰泽园叙谈。两人见了面,十分高兴,握着的手久久不放松,毛泽东对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

图 | 王季范和毛泽东

在场的人听到毛泽东如此说,看看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感到十分惊讶。
毛泽东看着大家的表情,悠悠地说道:“当年我在湖南一师读书,闯了祸,校长要开除我。多亏九哥帮忙,才了结了这一桩公案。”
王季范说道:“润之,那时候,你的胆子也不小。”说着两人大笑起来。
接着毛泽东把王季范引进菊香书屋,落座后,毛泽东回忆说:“九哥,我们两人分别有23个年头了吧。”
王季范掐指一算:“‘马日事变’之前分手的,算来有23年多了。”
“这些年,你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可大喽!”
“润之,我有什么贡献?不就是摆摆粉笔么。”
“摆粉笔就不错呀,培养了那么多的人才。再说,你一直同情和支持革命事业,还把唯一的儿子送到延安,后来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说到这里,毛泽东突然记起一件事:“九哥,你提的三条建议极好,润之一定谨记在心。”
谈话中,王季范发现毛泽东的眼睛里布着红丝,便关切地问道:“你昨天晚上是不是没有睡觉,也在工作啊?”

图 | 毛泽东

“晚上工作已经成了习惯。”毛泽东笑了笑,又说:“我们在延安的时候,抗日战争打得正紧,各个战场上的电报都在晚上到达延安总部。这些电话有要求指示的,有的要求供给物资的,必须立即研究回答,做出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常常是天已大亮。久而久之,我和恩来等同志,都索性通宵工作,天亮以后才收拾睡觉。”
王季范说:“如今进城了,情况不同了,你该改改这个习惯,不要影响了身体。”
毛泽东摇摇头,笑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这个习惯恐怕难得改了。”
随后他们一起吃了晚饭,毛泽东又邀请九哥游览了中南海。
王季范迁居北京后,和毛泽东往来十分密切。常常不是他到毛泽东住的丰泽园吃饭,就是毛泽东到他的住处叙谈。两人还同游了天坛、明皇陵、颐和园等风景名胜。
过了一些日子,王季范觉得润之礼遇太过,深感不安,想做点事实,不让时光虚度。

图 | 王季范

这天,他应邀到毛泽东住所叙谈,直言道:“我这次应命来京,是想替国家做点事。润之,你要放点事给我,这样心里才踏实了。
“九哥莫急。”毛泽东笑道:“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哪会没有事情做。我已经替你盘算了一件事——政务院参事,为建设国家出谋划策。官是不是小了一点?”
王季范听了连连摆手:“润之,你随便放点事就行了。政务院参事,我哪里干得了啊。”
“你过去搞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功勋卓著。完全干得了。完全干得了。”毛泽东说。
王季范还想推辞,毛泽东摇摇手,又点点头:“你给我提出的三个治国重点,不是有‘用贤才’一条么?我们就是要请出你这个贤才来。”说着大笑起来。
随后王季范郑重向毛泽东说出了藏了好久的一桩心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真是伟大。我很早就有这个愿望,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润之,你看行不?”

图 | 毛泽东

“九哥,”毛泽东稍微思索了一下说:“过去,你一直同情和支持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如今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党和人民工作,实在可敬可佩。至于想参加中国共产党,因为全国解放不久,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和在农村发展党员采取慎重的态度,吸收党员比较少。你可缓一缓,最好先参加一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做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很光荣的。
王季范听了毛泽东的一番话十分高兴,他说:“润之,我照你说的去做。”
不久王季范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随后又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之后王季范向毛泽东提出想去华北看看土地改革的情况。毛泽东听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并提议:“你们可以从张家口、大同、太原、石家庄、保定回到北京。这样兜一个圈子,多看一些地方。”
王季范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回到北京后当面向毛泽东做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毛泽东非常高兴,认为在各地参加,是加强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大力推广。
此后,王季范历任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职。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从事调查研究,努力沟通民主人士与政府的关系,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搭桥牵线。
1972年7月,王季范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随后,在全国政协礼堂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

图 | 毛泽东

年近八旬、身患多重疾病的毛泽东得知这一噩耗时,悲痛不已。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个花圈,花圈的飘带上写着:“九哥千古毛泽东敬挽。”表达了对这位表兄加老师的哀悼和无限尊敬。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05:54 , Processed in 0.0083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