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凭一杆老式步枪,用436发子弹歼敌214人,为何回国后不再碰枪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8:3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凭一杆老式步枪,用436发子弹歼敌214人,为何回国后不再碰枪了?                                                         2021-07-13 12:33                    
                          2018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影视作品当属开年贺岁片《红海行动》,在这部影片中中国军人那极具配合的作战计划,以及个人高超的作战能力都令观众们热血沸腾,并为国家由衷地感到自豪,其中黄景瑜凭借狙击手顾顺一角更是收获了诸多赞扬。
的确,在近现代战争中狙击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一个好的狙击手能对整个局部战役形成强大的压制力,限制敌军行动,因此打局部枪战的时候,很重要点就是要找到对方狙击手,并让我方狙击手将其击毙。

今天要讲的这位张桃芳正是这样一位被敌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神狙手”,他的事迹并非影视作品,却比影视作品更加传奇。
1931年张桃芳出生在江苏兴化,可以说自小就是听着战争的炮鸣声长大的。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哪怕张桃芳长大后抗日战争已胜利,他对人生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想参军保家卫国,抱着这样的目标,1951年张桃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并不代表局势就此稳定,我们隔壁邻居那就燃起了战火。为了保证边境居民的安全,也是出于“唇亡齿寒”的忧虑,志愿军们扛起武器又一次奔赴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打响,张桃芳刚入伍没多久也被派去了前线。
张桃芳被分配到了战略要地元山,这里急缺狙击手,因此被分配到一杆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的张桃芳就这样稀里糊涂走上了狙击手之路。顺便一说,这枪连个狙镜都没。

一开始张桃芳没经验,枪枪打不中,为此挨了不少骂;但他有一股韧劲,怎么样都不服输,他可以一天下来一直端着枪,里面不上子弹,就不停瞄准射击寻找手感;他还自制沙袋挂在手上,就为了让自己适应负重状态,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一个好的狙击手不仅要勤加练习,还需要掌握很多射击技巧,张桃芳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积极请教队伍中的前辈,因此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什么都不会的新兵变成能够独当一面的狙击手。

张桃芳的成名战是上甘岭战役,当时他在597.9高地用240发子弹击中了71个敌军,一下子就引起了敌我双方的共同关注,24军军长皮定均还不敢信,拎了双自己舍不得穿的新皮鞋跑去打赌,喊参谋去盯着,说亲眼看见张桃芳能打中三枪就将新鞋送给他。

结果不用说,军长的新皮鞋还没来得及穿就没了,变成了张桃芳储存“功勋”的地方,他每一个打中了敌军的弹壳都被小心收藏在了鞋子中。当时这些子弹一共有211个,而张桃芳所在的团乃是214团,因此军长鼓励他说让他再打3个,凑够214这个数字。

张桃芳听说后立刻又拎着枪回到了狙击点,最终用436发子弹获得了214个弹壳,歼敌214人,创造了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但就是这样一位公认的神枪手,为何回来后却不再碰枪了?
由于打狙需要长期眯着一只眼,等抗美援朝结束后张桃芳有一只眼睛已经习惯性的只剩一条缝,视力受到影响;再加上此时战事稍歇,也用不到他再当狙击手,恰逢战斗机招飞行员,永远都在自我挑战的张桃芳成功入选,因此从此后再也没有碰过狙。

2007年,一代军中传说张桃芳在潍坊市去世,享年77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23:34 , Processed in 0.0075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