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4:43: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                  

2021-07-05 16:33                    

前言  1979年6月11日,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刊登,这则消息一经报道,全国人民当即奔走呼告:贺子珍出来了,贺子珍没有死……
随即,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假如贺子珍当年没有从毛泽东身边离开,历史又将是如何一副样子……
图|贺子珍、孔冬梅

贺子珍和毛泽东的井冈情缘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在井冈山,那一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贺子珍指挥着永新暴动,是当时出了名的“永新一枝花”。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后来在袁文才的牵线搭桥下,由此引出了一段情缘……
这天,袁文才把一位女同志带到毛泽东面前,并介绍说:“这位是我们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毛泽东方才还对这位女同志很是惊讶,听过袁文才的解说后疑团顿消,他十分爽朗地笑道:“很好,很好,以后我们一起战斗吧!”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贺子珍常常会去向他请教工作上不明白的问题,渐渐就把毛泽东当成了自己的好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子珍对毛泽东的感情渐渐出现了微妙的转变,想着如果能经常在他身边工作就好了。
图 | 贺子珍年轻照

不过贺子珍虽然是井冈山上少有的女战士,但毕竟是个女孩子,让她主动把这种女儿家的心事说出口,总归有些难为情。通过跟贺子珍的接触,毛泽东隐约感觉到这个女孩子的纯朴心意……
这天贺子珍刚刚从外面工作回来,便去找毛泽东,见他正伏在桌上写东西,为了不影响他,贺子珍就轻轻地倚靠在门框边,一动不动地看着毛泽东。似乎是察觉到了这束炙热的目光,毛泽东抬起头,见是贺子珍,便搬来一把竹椅让她坐下。
贺子珍坐下后,两个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打破沉默,笑着说道:“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
毛泽东和贺子珍讲述了他的经历,他现在34岁,投身革命,结过婚,但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通过信了,没有家里的音信,也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是什么情况,有人说妻子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图|杨开慧、毛泽东画像

听过毛泽东的讲述,贺子珍被眼前的这个人深深打动,他为了革命背井离乡,身上挑了那么重的担子,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从来没有过半分的抱怨。他们那天谈了很久很久,两颗心也连得越发紧密了……
后来,贺子珍跟毛泽东一起工作,两个人的感情也日渐笃厚,他们终于结合在一起了。虽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仪式,也没有摆酒庆贺,但热心的袁文才还是为他们准备了几个好菜,大家坐在一起热闹一下,就算喝了喜酒,这在当时那个艰难的岁月已经很不错了。
有一次毛泽东外出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回到茅坪便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已经完成任务回来了,要她上井冈山来。但县委书记刘珍想让贺子珍留下多工作一段时间,并不想让她现在上山,便把信扣了下来。
虽然没收到毛泽东的来信,但贺子珍却听说了他和大部队已经胜利归来的消息,为什么没给自己写信,贺子珍也觉得奇怪,但没有得到通知她不能擅自行动,只能耐心等待着。同时毛泽东也十分好奇,信已经发出去很久了,怎么没有回音呢?

毛泽东心里渐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难道是贺子珍出什么事情了?想到这里,毛泽东又给刘珍写了一封信,向他询问贺子珍的情况,是不是为革命牺牲了?刘珍收到毛泽东的来信,觉得没有办法再隐瞒下去,便把毛泽东的信交给了贺子珍。
贺子珍终于在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两个人小别重逢,工作的疲累顿时一扫而空。毛泽东十分关心贺子珍的工作,就问她自己走后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贺子珍就讲给他听,毛泽东的脸上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你独立工作的能力跟过去比起来进步了,刘珍同志同我开了个玩笑,悄悄扣住了我写给你的平安家书,害得我虚惊一场,还以为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后来,贺子珍就没有再回永新,先是和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茅坪住了好几个月,后来又搬到茨坪。回到井冈山之后,组织交给了贺子珍一项新的任务:留在毛泽东身边,做他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并为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管理机要文件。

贺子珍从前是在枪林弹雨中奔波的革命女战士,这种成天待在屋子里整理、保管文件的工作让她感觉到十分的别扭,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工作。贺子珍心里郁闷,觉得如果当初不和毛泽东结婚,也就不会有做秘书的这一天,她第一次耍起了性子。
毛泽东理解贺子珍心里的落差,但还是耐心地同她讲起道理:“你好不懂事,你知道这个工作有多重要吗?我们要跟中央联系,中央要对我们指示,上传下达都要通过你。打仗有后方,干工作有后勤,这个工作没人做行吗?
毛泽东劝说道:“你不要以为只有上前线打仗才是锻炼,搞后勤工作同样也锻炼人,你把秘书的工作做好了,不光是对我的支持,也是对特委和前委的支持,再说,我也离不开你啊!
贺子珍看着毛泽东深情而真挚的目光,一开始的抱怨也消失了,她决定把这份工作做好。自从贺子珍沉下心从事这份工作之后,她才渐渐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万事开头难,为了做好这份工作贺子珍下了不小的功夫,总算是理出了一个头绪。

贺子珍渐渐明白了,不管是生活秘书还是机要秘书都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她安下心来,默默地把青春贡献在这个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当中。她时常也能听到一些人对她的闲言碎语,说她无所事事,贺子珍一个人默默承受着这些……
从井冈山到长征再到延安,贺子珍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即使在毛泽东在党内最低谷的时期也不离不弃。
长征途中,贺子珍因为掩护伤员被敌机投下的炮弹碎片所伤,倒在一片血泊当中。毛泽东后来说他一生很少流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其中一种便是他听说贺子珍负伤快要不行了,他难过地落了泪……
经过抢救贺子珍的性命总算没有了危险,但体内的弹片却始终没能取出,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时常折磨着她……

贺子珍性格倔强,到陕北后两个人生活上依旧彼此照顾着,但毛泽东的工作越来越忙,夫妻之间的交流渐渐变少,时不时便会发生一些争吵。毛泽东知识渊博,知识青年们都喜欢跟他交流思想,贺子珍每次见到这种场面都会隐隐不安。
1937年,贺子珍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她迫切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延安,并坚持要去上海治病,学习,提高自己。
毛泽东见她执意要走,便极力挽留:“这些年,你跟着我吃了这么多的苦,我都知道。现在情况不同了,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子了。”面对毛泽东的挽留贺子珍也有感动,但她去意已决,谁都改变不了,但她没想到自己的任性也亲手断送了她和毛泽东的姻缘……
后来事有变故,贺子珍没能去成上海,转道去了苏联,并在那里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最后在1947年带着女儿李敏回到祖国。
图|李敏、贺子珍

“贺子珍出来了……”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回国,后来把孩子送到毛泽东身边,让她可以在父亲跟前承欢膝下。贺子珍回国后,曾在1959年和毛泽东在庐山见过一面,那是他们阔别22年后的唯一一次重逢,从那以后便再没见过面……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溘然长逝,贺子珍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伤心地哭了好几天,情绪低落到了谷底。贺子珍一边哭一边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没能送送他,好可怜……
毛泽东去世的时候,他的孩子都不在身边,贺子珍就埋怨李敏和孔令华,说他们不该搬出中南海,是他们没有照顾好爸爸。贺子珍声音哽咽地说道:“你们只顾自己,不想想老年人多么希望儿女在身旁……
图|李敏、贺子珍、孔令华

毛泽东去世后,贺子珍却没有办法亲自去为他老人家奔丧,她只能在上海的家里默默悼念这位曾经的故人。贺子珍眼里含着热泪,她把黑纱披在毛主席的像上,然后深深地鞠了三躬,意思是:毛主席,请安息吧……
1977年,贺子珍已经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可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共产党员,仍然准备重新出来工作,想要继续为人民服务,继续贡献自己剩下的全部光和热。可就在这时,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疾病再次向贺子珍伸出了魔爪,贺子珍一觉醒来,发现胳膊抬不起来,脚也渐渐不听自己的使唤了,她下意识地想要叫人过来,却发现嘴巴发出的声音也变了调,没人听得懂她究竟在说些什么……
贺子珍被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中风,左肢偏瘫,不得不住院,这个打击对贺子珍来说是沉重的。这位从井冈山出来的女英雄不禁流下了泪水,好不容易可以工作了,可身体却偏偏又有意无意地提醒着自己:你的身体是真的不行了!
图|晚年贺子珍

贺子珍生病了,曾经的战友都来看望她,不禁为她一生坎坷的遭遇而叹息。不过就在这个万事不顺的时候,上海市委的一位同志给贺子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而且马上将有人来为她拍照,而且照片会和这个消息一起被刊登出来
关于贺子珍能被增补为政协委员其实是有一段故事的,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在1979年曾给邓小平同志写信,并在信中讲到了贺子珍的情况:她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长期受到江青之流的迫害,希望考虑把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邓小平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他同意了孔从洲的建议,批示将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不过这件事的落实需要走特定的流程,其中一项便是调查贺子珍的档案资料,可就在落实的这个过程中却遇到了让人棘手的问题。
贺子珍的档案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都找不到,人们到这个时候才猛然发现,像贺子珍这样参加过秋收起义,从井冈山到延安始终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老红军战士,竟然连一份像样的档案都没有留下,而这与江青之流的迫害不无关系……

好在贺子珍始终在党和人民的心里,他们为贺子珍的遭遇打抱不平,并将她增补为政协委员,这对于晚年的贺子珍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慰藉,这让她即使病重住院的时候,仍然得以能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希望的光
贺子珍重新燃起了斗志,她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还是要工作的,要为国家的建设出把力气,请你们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会配合你们的工作,尽快把身体搞好。
那段时间,医院的医生们都说贺子珍是最听话的病人,她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服从治疗,为了能够早日出院,早日使因中风而瘫痪的肢体恢复功能,贺子珍每天都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治疗,但她却从来没有半句的抱怨。

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刊登了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还附上了贺子珍的照片。照片上的贺子珍坐在轮椅上,梳着一头银色的短发,旁边站着一个小姑娘,正是她的小外孙女孔冬梅,两人坐在一起安然地看着画报,神情十分安详。
很快,全国各大报纸争相刊登了这则消息和照片,这一报道在当时轰动一时,知道贺子珍的人为她高兴,不知道她的人则自此重新认识了这位老人,并把她当做是一位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一时间贺子珍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向她表示关怀的,也有表示祝贺的。
上海市委也对贺子珍送去了关怀,他们派人来医院看望贺子珍,询问她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贺子珍说出了深埋心底多年的话:“我想,我想去北京,我想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我想看看天安门……
贺子珍瞻仰毛主席遗容不是小事,上海市委把她的请求报告给了中央,中央听到这个报告后,很快就做出安排,并特地派了专机将贺子珍从上海接到北京。
图 | 贺子珍晚年在苏州留影

贺子珍来到北京后,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曾经的老战友也时常去看望她,贺子珍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又重新充满了希望。那段时间,贺子珍和从前的老战友坐在一起,大家聊着从前战争年代发生的事情,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贺子珍没有忘记自己这次来北京的初衷,她向组织提出,她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她想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再好好看看他老人家,组织批准了贺子珍的请求,不过医护人员和家人对此却忧心忡忡……
贺子珍的脑部神经曾受过很大的刺激,大家担心她见到毛主席的遗容之后情绪会产生大的波动,贺子珍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而且现在还生着病,大家怕她情绪激动,身体吃不消。但没有人能劝得了贺子珍,因为这是她这次来北京最大的心愿。
图 | 贺子珍晚年

为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又使贺子珍的心愿达成,大家只能在贺子珍去毛主席纪念堂之前做她的工作,想办法让她不要陷入到过度悲伤的情绪中。医护人员和家人劝贺子珍,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不可以停留太久时间,更不可以大声痛哭,因为纪念堂是十分庄严肃穆的地方。
贺子珍早在井冈山时期,便是一个十分守纪律的人,她把大家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频频点头。
贺子珍瞻仰毛主席遗容 去毛主席纪念堂的前一天,医生给贺子珍吃了安眠药,让她好好睡了一觉。贺子珍洗漱好便准备出发了,临行前她对身边的护士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手绢。
贺子珍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呢?虽然她答应大家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不会哭,但她却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做得到这点,这条手绢她是打算流泪的时候用的。
护士给贺子珍拿来一条粉红色的手绢,贺子珍见了不停地摇头:“不要红的,不要红的……”最后,身边的人给她拿了一条白手绢,贺子珍始终紧紧攥在手里。贺子珍坐在轮椅上,医生和护士推着她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一进入前厅,毛主席的坐像便映入眼帘,贺子珍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图 | 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

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恭恭敬敬地将花圈放到毛主席坐像前,花圈的缎带上写着这样两句话:“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花圈和留言是征求了贺子珍的意见的,桃形的花圈象征着他们对毛泽东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留言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们曾经是同志,是战友,是夫妻,这是永远无法更改的事实……
贺子珍被推进灵堂,灵堂氛围庄严而肃穆,毛泽东安然地长眠在水晶棺中,两排战士守在两旁。这是贺子珍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这是人民敬爱的毛主席,也是贺子珍敬爱的毛主席,她的泪水再次如开了闸的水涌了出来……
医生伏在她的耳侧轻声说道,这里不许哭的,千万不要哭。贺子珍强忍住心中的悲痛,用牙齿咬住手绢,把眼泪咽进肚子里,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泪水模糊了贺子珍的双眼,毛主席的遗容看得并不真切,但似乎比上次见面的时候要瘦了一些……

瞻仰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贺子珍被缓缓推出灵堂,离开的时候,她回头向毛主席纪念堂的方向望去,目光里写尽了不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7:45 , Processed in 0.0085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