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两绝”的他是个大恶人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2:42: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书画两绝”的他是个大恶人吗?                                                         2021-07-28 12:18                    
                          董其昌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是明末松江画派的创始人,《画史绘要》中称赞其作品“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他的书法也很棒,可以与四大楷书大家之一的元代赵孟頫相提并论,被人并称为“赵董”。他曾当过皇帝老师,凭借帝师身份和“书画双绝”的艺术造诣,以及诗文、鉴藏、禅理等多方面的才华,董其昌主盟晚明艺坛数十年,成了“一代宗师”级的人物。

董其昌是今天的上海松江人,从小天资聪颖,17岁时参加府学考试,八股文写得很好,本应名列魁首,但可惜字写得一般,被主考官改为第二,第一名是董其昌的亲侄子。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开始发愤学习书法,学颜真卿、学虞世南、学钟繇,潜心琢磨,苦练不辍。他有很高的艺术天分,仅过了3年,他的书法造诣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公元1589年,他考中进士,到翰林院供职,担任了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后来朱常洛登基称帝,帝师名头给了董其昌莫大荣光。

董其昌是个官场中的聪明人,懂得适时进退、明哲保身,仕途生涯“三进三退”。他当朱常洛的老师仅一年就称病回家,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太差,“国本之争”(选太子之争)尖锐复杂,中间又伴有明末几桩奇案,董其昌称病回家避祸,一呆就是20多年。朱常洛继位后,他重新出山,担任太长少卿,编纂皇帝实录。可惜朱常洛在位仅一月就死了,魏忠贤和客氏开始掌权。在乌云密布的朝堂苦捱几年,董其昌就任南京礼部尚书,干了一年他再次退隐回家,当了8年家居翁。一直到崇祯朝魏忠贤倒台,77岁的董其昌第三次出山,只干了2年,就在尖锐党争中黯然离去,再也没有回到朝堂。

董其昌35岁踏入官场,80岁告老还乡,期间在朝为官18年,退归乡里27年,在家的时间更长一些,这有利于他集中精力搞创作。他强调以古人为师,广泛吸取前辈大家所长,但又不是机械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创意。他的绘画融入了书法的笔墨修养,柔中有刚,转圜灵巧,墨色分明,清隽雅逸,成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书法集古法之大成,飘逸空灵,风华秀逸,平淡古朴,深受人们喜爱。康熙皇帝曾赞美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就像对董其昌艺术造诣的评价存有争论一样,后人对他的人品评价也有很大不同。《民抄董宦事实》《黑白传》两本野史记载了董其昌的很多劣迹,说他贪财好色,家教不严,儿子横行乡里,欺男霸女,还把揭露其罪行的秀才范昶及其母亲迫害死,以至于引起众怒。上万百姓涌入董家打、砸、抢,最后放了一把火将董府付之一炬,酿出了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对这一事件,《明史董其昌传》的记载是:“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意思是董其昌为官清廉,在任湖广学政的时候,因为不徇私情得罪了当地权贵,他们就唆使了数百学生闹事,毁坏了他的衙门。笔者认为,还是应该相信明史的记载,因为明史是清代人修的,没有必要为前朝一个官员说好话。况且董其昌说过“奴酋好杀,辽之怨恨上通于天”的言论,这让历代清朝皇帝都大为恼火,他们更没有心情为董其昌洗白。

况且有些事想想也能揣摩个大概。董其昌生性谨慎,不可能做那些太出格的事。他儿子飞扬跋扈倒有可能,这是他管教不严的责任,但他不会指使儿子去做恶事。有些人说他贪财,靠贩卖字画牟利,这好像更说不着,人家毕竟是凭本事吃饭。史书中说他的书画作品“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外国人也抢着买,这不是为国争光的好事吗?!
声明:本文是原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9:30 , Processed in 0.00724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