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伯温在诸葛庙发现一首诗,跪下磕三响头后辞官,结果仍未得善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8:32: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刘伯温在诸葛庙发现一首诗,跪下磕三响头后辞官,结果仍未得善终                                                         2021-08-20 10:00                    
                          

自古以来少有开国名臣能够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开国帝王初登大宝享受到了权势的美好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臣下产生忌惮,分明大家都是同一出身,为什么自己能够登基为帝他们只能成为臣子听人差遣呢?为了防止臣子谋夺自己的位置,他们会先下手为强,除去忌惮的臣子,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年少好学,仕途多舛
刘基,字伯温,生于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小的村镇,刘伯温的父亲却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就对刘伯温进行启蒙教育。让他的父亲感到惊奇的是,刘伯温在读书一途上的天赋极高,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更是刘伯温的拿手本事。

刘伯温14岁的时候进入府学进修,主要研读《春秋经》,此书十分晦涩难懂,府学中的老师们也不要求学子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让他们能够诵读即可。让刘伯温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刘伯温在通读《春秋经》一遍之后就能够熟练诵读,甚至还能够根据书中语句讲述自己的见解,让一众老师啧啧称奇。
泰定四年,17岁的刘伯温师从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在对刘伯温进行短时间的教育之后,郑复初就了解到了刘伯温的不同凡响之处,并去信给刘伯温的父亲,言“此子必定大有作为”。
元统元年,刘伯温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奈何元朝末期战火连连,刘伯温只能闲居在家。直到3年后,刘伯温才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前往江西高安担任县丞。在任职期间,刘伯温性情刚正不阿一心为民谋福祉,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损害到了当地乡绅的利益,所以当地乡绅对他怀恨在心。

刘伯温也深感世道不公,奈何自己一个小小的县丞所做有限,心灰意冷的刘伯温辞官。1年后,朝廷再度征调刘伯温为江浙儒副提举,兼行省考试官。刘伯温任职期间发现监察御史有渎职行为,向朝廷举报,可朝廷中的官员却维护监察御史而指责刘伯温,深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刘伯温再次辞官。
蛰居隐退,辅佐朱元璋
辞官之后的刘伯温返回家乡过上了隐居生活,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刘伯温一同隐退的还有一个叫做俞涞的士子,崔涞邀请刘伯温到自己的家乡俞源村游玩,刘伯温应友人邀请来到了俞源村。

在到达俞源村之后,刘伯温发现俞源村多年来受旱涝灾害的原因是村子的风水布局有问题。在征得村民的同意之后,刘伯温对俞源村的风水布局做了调整,将村口的直溪改为曲溪,并将曲溪作为阴阳鱼的分界线在村子内“画”了一幅太极星象图。神奇的是,经过刘伯温的改动之后,俞源村再未受到旱涝之苦。
至正二十年,刘伯温接受朱元璋的招揽,来到应天成为朱元璋的谋士。在辅佐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刘伯温充分利用自己在天文地理方面的见识以及自己的军事谋略,帮助朱元璋赢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尤其是在同陈友谅之间的战争中,刘伯温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刘伯温和一众谋臣将士的辅佐下,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及割据浙东已久的方国珍,统一中原大地。武元年,朱元璋登基为帝,定都应天,年号“洪武”,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诸葛武侯庙奇遇
成为大明的开国功臣之后,刘伯温一度十分自负,对于世人将他同蜀国名相诸葛亮相比的说法,刘伯温十分不服气,他认为自己的成就明显高于诸葛亮。诸葛亮只是辅佐刘备成为蜀国君王,并没有结束三国割据的局面,而自己却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原。
根据稗官野史记载,刘伯温有一次在经过诸葛武侯庙的时候,特意进武侯庙参拜了一下,并当着诸葛武侯的神像说自己的成就高于诸葛亮,并在武侯庙的墙上写下了“三统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字样,在写完这两句诗之后刘伯温就打算重新启程。
在刘伯温正骑上马背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诸葛亮一生熟知天文地理,晓通军事谋略,说不定诸葛武侯庙中就藏着诸葛亮的军事著作。于是刘伯温立马命令自己的随从士兵将诸葛武侯庙搜了个干净,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人并没有从庙中搜出任何东西。

这时刘伯温也觉得或许是自己猜错了,但他抬头一看正好看见了诸葛武侯庙的匾额,在命令随从摘下这个匾额之后,刘伯温发现匾额的后面刻了一首打油诗——“三统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我知后有刘伯温,你知你后有何人?”
在望着这首打油诗沉思了许久之后,刘伯温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晓得了诸葛亮在劝诫自己“功高震主”,在对着诸葛武侯神像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之后,就策马离去回到了应天。回到应天之后,刘伯温立马进宫觐见朱元璋,表示自己想辞官归田,朱元璋无奈之下也只能答应刘伯温的请求。

一代名相,下场悲催
刘伯温原以为自己听从诸葛亮的劝诫之后能够安享晚年,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自己悲惨的结局。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
在吃完御医开的药之后,刘伯温感觉身体更加不适,他入宫觐见朱元璋,委婉地表示自己在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御医开的药之后感觉身体更加不适。
朱元璋在听闻此言之后只是让刘伯温回家静养即可,刘伯温立时就明白了朱元璋话中的未尽之意,恐怕自己这病是好不了了,自古以来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自己已经辞官,看来帝王对自己的忌惮仍然在,只要自己死了帝王才会彻底放心。回府之后,刘伯温就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两月后猝亡,享年65岁。

一代开国名相,最终却死于帝王的忌惮,何其可笑!即使刘伯温已经急流勇退,为了不被帝王忌惮早早辞官,奈何天家无情,丝毫不顾念臣下的情谊!只是可惜了刘伯温,一代天才就此陨落,令人痛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7:43 , Processed in 0.0079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