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8年,毛主席老师黎锦熙拒绝去台湾:我要在这儿等一位伟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2:5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8年,毛主席老师黎锦熙拒绝去台湾:我要在这儿等一位伟人                                                         2021-08-24 21:46                    
                          1918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在北京某大学担任教授的黎锦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一个正在忙碌的年轻人,脸上顿时堆满了笑意。
黎锦熙

他走到那个正如饥似渴吸取知识的年轻人背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待年轻人抬头看到他后他说:“还看呢?到点下班了,走,去我家吃饭,跟你聊点事。”
这个年轻人听完立马把书本合上,迎合一声“哎!”后,转身把书放进书架里,把该归置的东西归置好,跟着黎锦熙就出了门。
在路上,年轻人有些大胆地问黎锦熙:“老师,我们今天吃得有辣椒没?”黎锦熙笑着回答:“润之啊,你我同是湖南人 ,不会少了辣椒的……!”在一片笑声中,远处的红日正在慢慢沉沦进入黑暗。
一、中国文字改革先行者 黎锦熙生于1890年,是湖南湘潭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衣食无忧。由于父亲是个贡生,所以,作为家中男丁,黎锦熙自然就要继承祖上衣钵。
黎锦熙

所以,黎锦熙很早就开始学习认字,接受着四书五经等中国最传统的教育,准备应付八股考试。由于家学渊源,再加上黎锦熙本身颇有天赋,所以,在15岁的时候,他就考取了清朝的秀才功名。
然而考取秀才后没多久,科举考试制度被清朝废除,就此断送了他家以考试谋官的道路。不过,黎锦熙最终还是另辟蹊跷,最终以秀才文学资格参加了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的招生考试。1912年,黎锦熙顺利毕业,此时,他才不过22岁。
虽然年纪轻轻,但此时的黎锦熙不但有文凭,更是在画作、音乐、篆刻等方面有不错的积淀。因此,他想要谋取功名其实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他愿意,急需人才的新生民国政府会给出职位随便让他挑,但黎锦熙却对当官没兴趣,反而是对教育十分迷恋。
之所以黎锦熙会有这种想法,主要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在他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历经了“中日甲午之战”、“庚子八国联军侵略”等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
黎锦熙

这些列强侵华事件也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震动,再加上家庭教育方面等原因,民族危亡让黎锦熙惊醒,他开始关心国家命运,渴望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一番事业。
经过分析,黎锦熙认为,想要拯救这个百孔千疮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振兴教育。很快,他就选择进入了湖南省立编译局里工作,专门编写新生民国的小学教育教科用书。
在这个时候,黎锦熙愈发反感小学教育被老学究们把控,因为,这些人总是因循守旧,不顾社会发展,仍固执地要学生学习四书五经。
因此,他力排众议,把《西游记》的某些章回直接选入为必修课文,如此标新立异的行为引起了当时教育界一片惊骇批评之声。
黎锦熙著作

当然,有人谩骂就会有人欣赏,当时的民国很讲究“改制”,所以到了1915年,26岁的黎锦熙一步登天,被任命为教育部教科书的特约编审员。
加入教育部之后,黎锦熙的“野心”开始暴露出来,他一直觉得,想要振兴教育改变国家,最基本的就是让教育快速普及起来,这样才能开发民智。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对文字进行改革,让文字变得更加容易学习,更加容易上手。如今他进入教育部,立马就提出了中国文字改革的倡议。
之后,在黎锦熙的带领下,1916年,教育部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该会经过讨论,觉得想要达成普及教育目标,就得做出两个努力,第一就是制定语言标准统一国语,让地方语言不在成为中国的隔阂,第二是废除文言文,普及白话文教育。
黎锦熙的重要著作

不过,他们如此大跨步的语言改革倡议也是阻力重重,封建卫道士们更是批评他们是“离经叛道,背离祖宗宗法”。
为此,黎锦熙一直坚持着斗争,最终,1920年,教育部终于把小学的“国文科”改成了“国语科”,以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同时,还废除小学“读经”学习教学。
在之后的数年里,初中、高中也开始跟进。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地区,他甚至使用了比较过激的方法,他亲自领导了震惊全国的苏、浙、皖三省的“焚烧小学文言教科书”运动。
二、和学生毛主席几十年友谊 1914年,黎锦熙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聘为历史教员。也正是这一年,毛泽东也进入该校读书,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黎锦熙的学生。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黎锦熙只比毛泽东大三岁,加上毛泽东此时也有了拯救国家,教育改革的自我见解,因此,两人聊得十分投机,经常就时政、学问、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两个人亦师亦友。
1915年,黎锦熙前往北京教育部任职,两人就此别过。3年后,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毛泽东为了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去了北京,由于生活过去窘迫,迫不得已只能去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起了管理员,在当管理员的时候,一个月的月薪仅有八块,生活艰苦。
而此时黎锦熙不但在教育部任职,同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当他知道自己当年十分欣赏的学生毛泽东在北京工作且工资微薄生活清苦后,时常准备好家乡饭菜让他来家里打“牙祭”,以此来帮助他。
当然,两人茶余饭后也会跟当年在学校时一样侃侃而谈,讨论起救国真理来。毛泽东在北京待的时间不长,之后就投身到了革命斗争中,就此黎锦熙又和毛泽东失去了联系。
青年毛泽东

对于毛泽东的踪迹,黎锦熙十分重视,但凡在报纸或者广播中听到毛泽东的消息,他总会默默地帮他祈祷,或者希望他摆脱险恶环境,又或者祝愿他的事业顺利。
后来,哪怕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搞起了白色恐怖,黎锦熙仍冒着杀头的危险,也始终保存着自己和毛泽东来往的六封书信和关于毛泽东的一些珍贵文献。
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战胜利,黎锦熙作为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也站到了呼应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号召斗争当中,并以此为基础,与许德珩等人在重庆一起建立了九三学社。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团结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以便来配合毛泽东开展反蒋反内战的斗争。
然而,内战并不以文人的意愿来判定,很快,战火又起。不过开战后没两年,蒋介石信心满满的“优势在我”就被疯狂打脸,到了1948年底,解放军大军就兵临北京城外了。

面对无可挽回的失败,国民党军政高们纷纷溃逃,不过,此时身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黎锦熙却一点也不着急。
因为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全国解放也已经只是时间问题。1949年6月17日,一辆汽车开到和平门北师大宿舍的门外,汽车停稳后,毛泽东等人从车里面下来,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来拜见自己的老师黎锦熙先生。
黎锦熙一听毛泽东来找自己,赶紧从家中跑出去迎接。而毛泽东见到昔日的老师则激动地喊了一声:“黎老师,多年不见了!”
黎锦熙看着眼前的学生,如今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还如此称呼自己感动不已。双方交谈没有两句,和毛泽东同来的汤藻贞就要回自己家里弄点腊肉做给毛泽东吃,结果被毛泽东一把拦住笑着说道:“当年我在这里蹭你们的饭,如今不难了,该我给你们请客了。”
毛主席给黎锦熙的信

而且在这之后,毛泽东更是几次直接派人邀请黎锦熙去自己的中南海家中吃饭叙旧。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时,此时毛主席的老师也只有黎锦熙一人尚在,1978年3月27日,黎锦熙因病去世,时年89岁。
三、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除了是毛主席的老师,黎锦熙还是中国注音字母之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黎锦熙在教育研究时,发现当时的汉字不但晦涩难懂,对于普通人更十分不友好。
加上当时社会上很多学者一直有汉字字母话的呼声,所以,深受这个理论影响黎锦熙在白话文,国语统一运动获得成功之后,决定研究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的方法。
很快,汉字拼音化就被他推上了日程,为了搞定这个问题,他搞起了“双拼制度”,也就是推行汉语拼音的方案,草拟汉语拼音字母的办法。
黎锦熙著作

1918年,经过多年的研究,黎锦熙把自己研究拟定的39个注音字母作为汉字六音拼读用的草案提交给教育局,然而,当时的反馈并不理想。
到了1920年,黎锦熙为了推行字母法,利用自己身在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国文系任职的便利,开始给学生和学者讲授自己研究出来的“国语文法”。期间,他更是用了4年时间去实验、普及这个方法。
1924年,黎锦熙的字母注音方案终于以《新著国语文法》的名字出版,在这篇文章里,黎锦熙第一次十分科学和系统地讲解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和可以利用的规律。
此书一经问世,立马就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各个学校纷纷抢购并采用。不过很快,这本书又出现了大问题,因为各个地方都带有严重的方言口味,因此在某些字上一直存在拼音争议,这个问题又被踢回到了发明者黎锦熙的身上。
黎锦熙著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黎锦熙直接规定,普通话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而之前不以国语为标准音都是错误的,为了弥补,他又对自己注音字母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不过,这毕竟是一家之言,他不能说定北京口音为国语标准音就是国语标准音,各个地方也一直在争夺这个“权利”,最终在1926年于北京召开的“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上,他联合赵元任和钱玄同等人,彻底敲定了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的方案。
从此,国语标准音被设定为北京音,普通话就此成型。音搞定了,但汉字笔画太多,书写起来还是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32黎锦熙拉来14个文学界大牛组成了一个“汉字简体委员会”。
之后,他们利用了三年时间拿出了第一批300多个简化汉字。此后的生涯里,黎锦熙一直都为让中国人能更好地掌握汉字而努力奔波,整整为此奋斗了50多年。
黎锦熙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之后,他认为台湾已经沦陷于日本之手50多年,岛上的文化复杂,既有台湾方言的影响,还有日本教育的影响,如果想要台湾对大陆有归属感,那就必须从语言上入手加以改变,这样才能增加台湾人对大陆的认同感。
为此,从1944年5月开始,他先后倡导和主持了兰州西北师院、白沙女子师院、璧山社会教育学院开办国语专修课,目的就是能在台湾解放之后能有人才在台湾岛推行国语。
台湾解放后,由于黎锦熙的先见之明,先后从大陆走去台湾进行国语教育的就有一百多人,这些人在台湾解放后对台湾国语的普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对于灭杀当时台湾岛内不认同台湾属于大陆的思想起到巨大贡献。也因此,在黎锦熙去世后,学界一直把黎锦熙称之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21:57 , Processed in 0.0080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