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词 2021-09-08 08:41
作者|陈鲁民 来源:享有喜乐(微信公众号) 溢美之词,即对人过分的夸奖赞誉,评价过高的话语。源自《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溢美之词,并非不靠谱的吹嘘、杜撰,而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拔高、过誉。溢美之词,人人会说,各有招数,尤以文人为甚。 南朝宋山水诗作家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但却十分佩服曹植,曾夸赞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个评价就有点过,平心而论,史上才华能和曹植媲美甚至超越他的,比比皆是,怎么他就才高八斗了,好在大家都不那么较真,就当他酒醉打了个嘴炮,爱说就说吧。 余光中诗赞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那老杜、白居易往哪儿放,还有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王昌龄,李贺,李商隐,加起来才顶一个李太白?再者说了,造就盛唐的,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成就,诗歌就是附属其上的一个点缀。而且,衰落的晚唐,诗歌还要更好些,即所谓 “魏晋人物晚唐诗”之说。 还有更离谱的,有人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说成是“孤篇盖全唐”。张诗确实不错,大气唯美,文采斐然,但毕竟只是一种风格,一种韵味而已,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唐诗大花园里,也就是一朵开得比较大一点的奇葩而已。 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大开大合,文采重于思想,学识重于见地,他夸起人来,也好溢美之词。 左宗棠死后,梁启超的评价最高: “五百年来 第一伟人。 ” 王国维投湖后,梁启超赞曰: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 在推荐陈寅恪进清华国学院时,他甚至不惜贬低自己:“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 陈寅恪的确学问很大,学贯中西,但对他的赞誉也明显有不少溢美之词。 历史学家傅斯年评判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文学评论家吴宓称:“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史学家卞僧慧评价说:“诚旷世之大师,不世出之人杰。” 近些年,随着不同声音的问世,对陈寅恪的评价已有所降温,慢慢接近他本来应有的学术评价。 当然,他大学问家的地位不会有什么动摇。 名文人尚且如此,无名文人更是难以免俗。虽成就平平,学问不高,但弄起溢美之词,那劲头一点不比文化名流逊色。 我曾参加一个作家朋友的新书发布会,他最多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连中国作协会员都不是,而且还是自费出书。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说,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才高八斗,著作等身,学养厚重,造诣精湛,其作品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听到这里,我很不厚道地笑了,老兄可真敢往外整词啊,不觉得这帽子太大一点了吗?这不是捧你,分明是把你放在火上烤呀。 当然,评人论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宽容一点看,对人夸奖略过一些,赞誉小有夸张,评介言过其实,让人高兴一下,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不是太离谱,太夸张,太匪夷所思,大家还是能够接受的。
但也有人偏要较这个真。 著名学者 季羡林 虽成就很大,造诣精深,是无可争议的学问大家,却从不接受那些溢美之词。 他曾一辞“国学大师”之誉说,二辞“泰斗”之评价,三辞“国宝”之赞扬。 可谓虚怀若谷,谦逊谨慎,堪称学人表率,令人高山仰止。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溢美之词,听起来很美,但其实并不值钱,一是过于夸张,二是用得太滥,听起来虚头巴脑的,还是少用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