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装备好后勤充足 为何在长津湖还会败退? 2021年10月12日 11:13:40
来源:老周的深度军事
老周
摘要: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装备这么好,后勤保障这么充分,还有高强度的空中支援,相比之下,志愿军除了人数上占优,战场态势有利之外,就再无优势可言。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美军,面对志愿军的攻势,还会一路败退?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装备这么好,后勤保障这么充分,还有高强度的空中支援,相比之下,志愿军除了人数上占优,战场态势有利之外,就再无优势可言。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美军,面对志愿军的攻势,还会一路败退?
要回答这问题,首先要把时间拉回到长津湖战役开始之前。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的战局随之逆转,“联合国军”开始大举北进,10月1日越过了三八线。
朝鲜北部由于纵贯南北的狼林山脉阻隔,被分割成了天然的东、西两部分,在“联合国军”的总攻势计划中便根据自然地形决定兵分两路,从东西两翼对鸭绿江实施钳形夹击。西线为主要攻击方向,投入美第8集团军的3个军(军团)11个师(旅)又1个团,共约24万人。东线为美第10军的5个师(美军陆战1师、步兵第3师、步兵第7师,韩军首都师、第3师),共约10万人,具体部署为以美陆战1师为主攻,先攻占长津湖畔的柳潭里,再向鸭绿江边的江界推进,与西线的第8集团军会师;美第7师在长津湖以东向鸭绿江推进;韩军第1军团沿东海岸公路向朝中、朝苏边界推进;美第3师和韩军第1陆战团负责守备元山、兴南等后方地区。
根据西线主攻,东线助攻,以鸭绿江为目标展开钳形攻势的计划,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命令陆战1师沿长津湖西岸大胆北进,迅速向江界、满浦地区推进。但是陆战1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少将认为按照这一命令行动危险极大,因为从后方基地兴南港到长津湖地区之间100多公里路途上只有一条地形情况非常复杂的简易公路,那是由泥土和砂石混合铺设的狭窄小路,曲折穿行在山区之间,只能勉强算得上公路。特别是山区的近80公里路段,道路狭窄到只能容许一辆汽车通行,而且又是在山腰,一边紧挨着突兀的山石,一边就是陡峭的深渊!所有部队和补给品都得从这条道路上通过,这样整个行军队形将会拖得很长,加上为了保障这条生命线的畅通,还必须在几个要点上部署守备兵力,势必造成兵力分散,一旦遭到分割包围,极易被各个击破,从军事上看这样的部署简直是愚蠢至极。所以立即提出了不同看法,却被阿尔蒙德一口回绝。战后史密斯就曾对美军战史学家马歇尔谈到:“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阿尔蒙德也和麦克阿瑟一样对战局充满乐观,认为已经是稳操胜券!他甚至在史密斯提出打算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以便及时撤出伤员运送补给时,竟然脱口而出“怎么会有伤亡?!”
在阿尔蒙德每天一个“快速前进”的催促下,陆战1师只好遵令行动,开始向北推进,不过由于史密斯心存担忧,虽然志愿军的阻滞力度并不大,但陆战1师还是行动谨慎,部队推进非常缓慢,每天平均推进距离不超过2公里!
到11月27日战役打响时,长津湖地区美军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
新兴里:美7师31团支队(2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
柳潭里:美陆战1师的2个步兵团和4个炮兵营;
下碣隅里:陆战1师师部、步兵3个连、炮兵2个连、工兵2个连以及一些排级零散支援单位;
古土里:陆战1团2营;
真兴里:陆战1团1营。
这五个地区之间全靠一条单向简易公路相连,公路沿线也只有两三个连级单位控制的支撑点,可以说战役态势非常恶劣。
志愿军方面,决心投入九兵团3个军12个师,利用长津湖地区美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先切断各部之间的联系,再各个击破,歼灭美军陆战1师和第7师一部。九兵团的计划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最北面柳潭里与新兴里两地的美军,接着再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最后转移兵力围歼陆战1师敢于北上增援的部队。
战役开始后,新兴里和柳潭里首先遭到志愿军的猛攻,加上西线“联合国军”也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西线志愿军于11月25日就发起了进攻,比东线攻势要早了两天。
从整个大局来看,既然担负主攻的西线“联合国军”已经在志愿军的猛攻下败退了,那么作为助攻的东线继续再向北进攻,就有孤军深入的危险了。
从东线的局部来看,志愿军显然已经早有准备,投入雄厚兵力,要将美军各部联系割裂,使之首尾不能相顾,再逐个围歼。继续进攻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因此,在28日晚,麦克阿瑟将美军东西两线的最高指挥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和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紧急召到日本东京,连夜研究朝鲜战局,最后决定全线转为防御,鉴于东线的严峻情况,第10军很可能要从海上撤退,所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下达了预先号令,命令第10军开始制定海上撤退计划。
根据“联合国军”总部的指示,第10军于29日命令陆战1师转入防御,“以1个团战斗群迅速从柳潭里转用于下碣隅里,救出长津湖东岸的陆军部队(31团支队,即美军在新兴里的部队)。”同时命令美第7师在惠山的部队向兴南撤退,美第3师切实保障兴南公路和元山,韩国第1军团收缩至咸兴,保障第10军侧翼安全,并授权史密斯少将指挥长津湖地区所有第10军的地面部队。
不过这时志愿军已经开始向新兴里、柳潭里发起猛攻。到12月2日,在新兴里地区的美军31团支队被击溃,3200人中1700人被歼,另外大约有1500人失去建制,十多人或数十人一股,陆续溃逃到下碣隅里。
而且从29日开始,志愿军也开始向下碣隅里发起进攻,美军在下碣隅里的作战部队只有2个连,其余都是勤杂单位,但下碣隅里既是陆战1师的师部所在地,又是后勤补给基地,一旦被志愿军攻占,将对整个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史密斯师长立即组织了德赖斯代尔支队驰援下碣隅里。
此时,无论是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还是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都已经清楚,在长津湖地区别说继续向北进攻,就是就地转入防御都很困难,因为美军作战高度依赖后勤保障,美式装备的巨大威力要靠源源不断的弹药支持,没有弹药,再先进的美式装备都成了一堆废铁。而在长津湖地区,补给线就是一条蜿蜒行进在山区的单车道简易公路,不但路况恶劣,而且还处在志愿军的威胁之下,如果这条脆弱的补给线北志愿军截断,那在这一地区的美军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尽管陆战1师在下碣隅里修建了简易机场,但设施简陋,根本无法保障空运来维持所有的后勤补给。
加上新兴里美军31团支队的覆灭,此时长津湖地区的陆战1师,战略上失去了西线“联合国军”的策应,战术上又失去了31团支队的侧翼掩护,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而且更严重的是,后勤补给线还是这么脆弱!
所以,眼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撤退,尽快撤出危险重重的长津湖地区,再退到兴南港,来一个反向两栖登陆,登船海运撤离。
当陆战1师作战处处长阿尔法·布斯尔上校将撤退命令交给作战参谋瓦恩科夫上尉,要求他制订撤退计划时,瓦恩科夫竟然惊呼起来:“老天啊!我得赶紧去找一本参谋手册,我从未想过陆战队会后撤!”史密斯师长立即纠正他的这一说法:“撤退?见鬼!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Retreat?hell, we're just attacking in another direction!)
陆战1师此次后撤,确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后撤,不仅要有坚强的后卫进行殿后战斗,还要克服后退途中几乎不曾停歇过的阻截与侧击,将其称为转向一百八十度的进攻毫不为过。
陆战1师的整个撤退行动是逐次进行的,位置最为突出的柳潭里部队首先后撤,撤到下碣隅里,会合了下碣隅里的部队再一起撤往古土里,最后会合古土里的部队一起撤往兴南港——整个撤退行动就像滚雪球一般,撤退的部队越滚越大,最终全师一起撤到兴南港。
当柳潭里的部队撤到下碣隅里后,美国空军曾提议可以利用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将部队空运撤离。但史密斯经过再三考虑后拒绝了空运撤离计划,因为他很明白,如果空运撤离,最后掩护机场的部队肯定是要被牺牲掉的,而且如果下碣隅里的部队空运撤离,那么在古土里的部队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很可能会被志愿军消灭。所以他最后还是决定且战且退,将一路上各个孤立据点的部队全部会合起来,全师一起撤到兴南港。
不过,史密斯还是利用下碣隅里只有880米长,宽仅15米的简易机场,空运撤离了4468名伤员(其中3150名是陆战1师官兵,1150名是陆军第7师官兵)。C-47运输机在运走伤员的同时,还运来了在空投中容易受损的药品、无线电器材等物资和537名伤愈归队的陆战1师官兵。除了C-47空运补给物资外,美军还出动C-119运输机向下碣隅里空投了包括弹药、燃料、食品等在内的各种补给物资,总共约372吨,由于地面已经冻得坚硬如铁,很多物资在空投中受损,还有一些落在志愿军火力控制地区,所以美军实际得到的数量并不多,好在陆战1师从11月23日起就在下碣隅里储存了大量补给品(其中粮食和燃料各8日份、弹药1.3个基数),这才刚刚达到撤退行动所需物资的最低数量。
可见,美军在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对于整个撤退行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志愿军一开始就集中兵力,一举拿下下碣隅里,那么长津湖战役的结果很可能就要改写了。
12月7日,下碣隅里的美军全部撤到古土里。古土里也有个简易机场,但是条件比下碣隅里的还要简陋,跑道长度虽经连日施工截止12月8日才勉强达到530米,所以只能起降轻型飞机,美军飞行员极富创造性地把老式的TBM鱼雷机加以改装,使之每次能运送6至8名伤员,然后在地面着陆指挥的精确引导下,按照航母起降的技术要领进行起降,7日后送200名伤员,8日因风雪交加天气恶劣,只有1架C-47凭借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奇迹般降落并带走了19名伤员,9日又送走了225名伤员。以上后送的444名伤员全部都是无法行走的重伤员,极大减轻了美军撤退的负担。
史密斯师长考虑到大量的人员和车辆猬集在狭小的古土里,只要落下一发炮弹就会造成多人死伤,所以他没有像下碣隅里那样进行休整,而是立即决定不做任何停留继续向南撤退!
12月8日古土里美军开始撤退,到11日全部撤到真兴里。
陆战1师到达真兴里,意味着陆战1师终于结束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从真兴里到兴南,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了。因为不仅真兴里是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的终点,从真兴里到兴南全是平原,而且从真兴里以南再无志愿军活动,从柳潭里开始的前堵后追的危险也不复存在,最多只有尾追之患了,而志愿军依靠步行是很难追上在平原依靠公路甚至铁路机动的美军了。
12日,陆战1师在五老里美军第3步兵师的部队接应下,顺利到达五老里,终于彻底逃出志愿军的重围。
【本文主要讨论美军为什么要撤退,以及撤退的简要过程,因此对于撤退过程中的战斗,没有介绍,如在德洞山口、1081高地等处的争夺,有关长津湖战役的详细经过,本号将会推出最新修订的完整版《冰血长津湖》,敬请期待】
13日,史密斯师长将师部转移到“贝菲尔德”号登陆舰上,开始指挥部队进行一次“反向两栖登陆”,至14日全师22215人登船完毕,15日起航驶往釜山。
抵达釜山后,美国海军为陆战1师运来了圣诞树和圣诞礼物,史密斯师长将所有军官召到师部,开怀痛饮,士兵们也得到了啤酒、甜饼和火鸡的丰盛晚餐,以庆贺终于活着逃出了地狱般的长津湖——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这场全程125公里的撤退(从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为22公里,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为18公里,从古土里至真兴里为16公里,从真兴里至咸兴为56公里,从咸兴到兴南港为13公里,总计为125公),整个撤退过程中,最慢的速度是一小时只前进了142米,完全是如同噩梦一般最为苦难的一场败退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