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钧瓷招牌纹饰蚯蚓走泥纹 是指什么高超技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7:1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钧瓷招牌纹饰蚯蚓走泥纹 是指什么高超技艺

2021年10月30日 10:00:00
来源:走遍世界博物馆



作者:M·辰

#瓷器篇—29#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钧窑花盆)
前面说到: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因窑址位处古代均州 (今河南禹县)而得名。钧窑以窑变釉瓷最为人称道,其色彩绚丽多姿,神奇魔幻,令人遐想无边。由于窑变色是天然所成,故有“钧瓷无二”之说,也即“天下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钧瓷”。此外,钧窑的“蚯蚓走泥纹”也被看作是与窑变釉色相映成辉、动静相生的绝妙搭配。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钧窑的特色“纹饰”——蚯蚓走泥纹
(注:本文图片所示器物皆为国家博物馆藏“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北宋”。不再复注)

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指钧瓷釉面上所形成的类似蚯蚓在泥地上爬过的痕迹,这种痕迹作为钧窑的一种纹饰特征,被称作“蚯蚓走泥纹” (见上图红框内)。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特征之一,其形成原因简单说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层发生干裂,低粘度釉在高温作用下流入釉层开裂的缝隙中填补了裂纹,由此形成“蚯蚓走泥纹”。
具体来说其形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1.釉料厚度
形成蚯蚓走泥纹(下称“蚯泥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釉层干裂”所致,因此釉层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是前提条件。
2.原料成分
五大名窑中,同是釉层较厚的哥窑与官窑为什么没有形成蚯泥纹?原因就在于它们原料的成分不同。钧瓷独特的土料成分使瓷坯经素烧后,其素胎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之后,素胎经过浸釉、刷釉以及涂抹釉等工序,釉汁中的水分被胎体迅速吸收,进而导致釉面收缩形成裂纹。
而哥窑与官窑开片纹的形成,是在高温烧成后、成品冷却过程中,由于瓷胎与釉层的收缩率不同,釉层收缩率较大,故而导致釉层开裂形成开片。此过程发生在器物烧成后的成品阶段,而钧瓷裂纹的产生是在烧造工艺的前期阶段
(注:素烧:瓷坯未经上釉直接烧制称为“素烧”。素胎:素烧过的坯体称为“素胎”)

3.釉料细度
钧瓷釉料的精细度对蚯泥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釉料越细,蚯泥纹的分布越密,反之则较疏。但是釉料也不能过于精细,太精细容易导致滚釉现象。
釉料的精细度是蚯泥纹形成的成因之一,也即只有当精细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才能形成蚯泥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蚯泥纹几乎都出自于官钧,而民钧却较为少见的现象。因为民窑烧制瓷器的目的在于实用,其成品只需要满足使用的功能即可,至于原料、釉料、烧成条件是否达到了精益求精的要求,则完全不在其考虑之中。而官钧则不然,它可以不计材料成本、工艺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只求烧造出最佳品质的瓷器。因此,在客观上官钧满足了形成蚯泥纹的工艺条件,故而能够烧造出蚯泥纹也是必然之事。

4.烧造工艺
素胎经浸釉、刷釉等处理后,因胎体吸水原因导致釉面产生裂纹。之后,工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刷釉、涂釉等工序,然后将此半成品入窑烧制。烧制过程中,在高温下,釉料中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到开裂的缝隙中,使得缝隙中釉料含量较周边为多,因此釉色也较周边为深。而这些缝隙(纹路)看上去就像是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蚯蚓走泥纹”因此得名。

总结:原料成分、釉料细度、釉层厚度以及烧造工艺等条件,共同构成了蚯蚓走泥纹的成因。也正是因为钧州的一方水土才有了形成钧瓷独特的蚯蚓走泥纹的可能性,再加之工匠们对釉料、釉层以及工艺条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最终烧制出了独具特色与魅力的钧瓷。
最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窑变釉与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每一件钧瓷都具备这些特征,有的钧瓷就没产生窑变釉,也有的钧瓷上没有蚯蚓走泥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9 18:21 , Processed in 0.0073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