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靠勤,大富靠啥?读懂《史记》中的韩信,迟早咸鱼翻身
2021-11-11 13:16
人生在世,每个人对“财富”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 有的人只要满足温饱,然后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就行;有的人认为即使比上不足,但至少要比下有余;而有的人则追求大富大贵、位高权重。 无论是哪一种追求,都必须依靠相应的本事和能力——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三个人生阶段,恰恰就分别代表了追求“小富、中富、大富”所需要的三种能力。 一、早期的韩信 关于早期的韩信,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韩信的品行不够出类拔萃,自然没有机会被推选去做官;自身又不懂得经商之道,买卖也做不了。作为一介平民,韩信的生活穷苦到什么程度?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以至于周围的人都非常厌恶韩信。 这个时期的韩信,别说是“小富”了,就连温饱都是个大问题。 如果韩信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被别人讨厌,大可以去开垦一块荒地、勤劳耕种,然后娶妻生子。虽说不能锦衣玉食,但小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对于现代人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很强的功名利禄之心,只想平安顺遂地过完此生,那么只要勤奋工作、加强生产、厉行节约,那么即使是上天也不能让你贫困潦倒。 二、过渡期的韩信 据《史记》记载,韩信过了一段时间的贫苦日子之后,便投靠了楚军: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一开始,韩信跟随着项梁。项梁战败后,韩信便隶属项羽,项羽让韩信做了郎中。在整个过程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但都没有得到重用。 在这个时期,尽管韩信没有得到重用,但至少不用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招别人的讨厌了。这时的韩信,依靠的是“才华”。 正所谓“小富靠勤,中富靠才。”勤劳可以保证自己的温饱,而才华和本事,就能让自己的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档次。 在如今的职场中,如果想升职加薪、获得更高的职位,光靠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一技之长——这种才华,或许不能让你取代老板,但至少能让你坐上管理者的位子。 如果想要再进一步,就需要参考韩信的第三个人生阶段。 三、后期的韩信 《史记》中记载:韩信后来追随了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军。而后,韩信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一系列谋略,帮助刘邦夺得天下,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功臣。 而韩信自己,则从曾经的治粟都尉,逐渐走向齐王、楚王的爵位。哪怕后来因人诬告而被贬,也仍然是位高权重的“淮阴侯”。 所有的一切,韩信依靠的就是一个“谋”字。 如果说“小富”靠的勤劳,“中富”靠的是才华,那么“大富”依靠的就是谋略。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生活中的企业大老板——会把需要落地执行的工作交给基层员工,因为他们勤劳、踏实;公司项目遇到什么问题,会交给管理层去解决,因为他们有才华;而老板自己,则负责运筹帷幄、坐镇指挥。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想要追求“大富大贵”,就必须深谋远虑、以智取胜。 《史记》中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用如今的话来解释,意思就是:因为自己贫困而想快速获取财富,那么务农不如去做“打工人”,“打工”又不如经商。 《史记》中的这句话,恰恰隐含了“小富靠勤、中富靠才、大富靠谋”的道理——农民勤劳耕种能致“小富”,“打工人”靠才华能致“中富”,经商依靠谋略能致“大富”。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论你追求的是哪一种“富”,只要依靠相对应的本事和能力,大概就能咸鱼翻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