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4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花欣赏-名壶名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1:0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5-1-11 08:04 编辑

                                                                                         紫砂壶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传统品茗工具,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壶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壶吸色吸味的特点,有“一壶不侍二茶”之说。
      紫砂壶是用紫砂经高温烧制的陶器,烧制温度比用陶土制作的陶器高,更坚实而多微小的气孔,和瓷器一样不会因温度急剧变化而碎裂;由于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会瓷化。


  紫砂壶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壶中即使过夜也不腐败,在普通瓷茶壶中过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壶吸附性能好,使用时间长了颜色变深,光泽油润,很值得欣赏把玩。紫砂壶长期使用,在壶的内壁会结附一块块海绵状物质,俗称“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开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这样的壶在一些嗜茶人的眼里是把好壶。现代养壶不提倡此种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后都将壶中茶叶倒掉或者于次日倒掉,将壶用沸水涤净后晾干。

  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体现了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紫砂壶具有收藏的功能,历史上许多著名制壶匠人,如供春、时大彬、董翰、陈鸿寿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现代也出现许多制作紫砂茶壶的高手工艺大师,其作品更具艺术性。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综上所述,紫砂壶是能“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引茶香,更能散发油润光泽。用得越久价值越高。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2-25 11:31:3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瀚墨重书平生志,丹青再写夕阳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2-25 18:21: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5-4-17 15:32 编辑

赞!
难得一见的好资料。

闲暇品茗活紫砂,从土成 器出奇葩。
紫砂来自天成就,成壶精美传天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5-1-11 08:02:07 |只看该作者
纤纤小雨 发表于 2014-2-25 11:31
火花上的茶文化。这么多,可开了眼界。谢谢浪淘沙先生。

不客气,谢谢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1-11 08:02:18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14-2-25 18:21
难得一见的好资料。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5-2-22 08:36:23 |只看该作者
赞!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5-4-17 15:06:38 |只看该作者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5-2-22 08:36
赞!好贴!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5-8-14 07:27:49 |只看该作者
收藏紫砂壶也是乐趣无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5-8-14 10:32: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8-14 10:44 编辑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8-14 07:27
收藏紫砂壶也是乐趣无穷。

赞!紫玉生香诗情来                     

        

          紫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5-8-14 11:27: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8-14 12:07 编辑
思雨 发表于 2015-8-14 10:32
赞!紫玉生香诗情来                                        紫砂
          

                                                                          煮茶话古今,壶中有天地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不断提升制茶工艺,积累品茶经验,丰富茶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舌尖口利”的茶人们总能品味出烹制茶汤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略微的差异给茶味带来的微妙变化。比如水品影响茶的口感:“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比如烹制茶汤的技巧:煮、煎、点、泡,用不同的工艺茶香迥异。

  无论采用哪一种烹制方式,煮水都是烹茶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煮水器的选择,历来受到茶人们的格外重视。

  穿古越今话茶器

  煮水器品种繁多,随历代茶人饮茶习惯的不同而发展变化。据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介绍,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的记载中,烹茶是用风炉燃火加热,以鍑煮水;到了宋代,执壶就代替了鍑成为茶炉上盛水的容器,也叫汤瓶、茶吹、茶吊子;直到清代,煮水仍用茶炉和茶瓶,只是茶瓶多了个名字,叫茶铫,造型也更加丰富多彩;近代以后,直至今日,煮水便主要是用茶壶了。

  从鍑到壶,又有不同的材质。对于煮水器的材质,历代茶人也有不同的见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论述:瓷器和石器很雅致,但是不够坚固耐用;银器很清洁,但过于奢侈;相较之下,还是铁器耐久又实用。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却认为:“汤瓶铅者为上,锡者次之,铜者不可用”。清代学者震钧钟爱砂壶,他在《茶说》中说:“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

  选对茶壶见茶香

  茶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是强调水质和茶器对于茶韵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茶器对茶汤口感的作用,除通过壶质的密度影响茶汤的气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改善水质来调节茶香。郭雪女士介绍道:“比如铁壶就有很强的调水能力。古人煮茶都是用泉水或者井水,水质甘甜,那么人们就拿这种水去分析结构,发现其中铁的成分很大。而铁壶能够增加水中的铁离子,因此茶人喜欢用铁壶煮水……银壶也可以改变水质,用银壶煮出来的水较铁壶来说更轻薄,喝到口里是柔柔稠稠的。”

  那么究竟什么材质的茶壶煮水更好呢?郭雪女士的答案是:一要看个人喜好,二要与茶品相符。“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用银壶煮水来泡岩茶、红茶、乌龙茶,铁壶用来泡普洱茶。”

  茶人乐事:煮茶听松涛

  铸造精致的茶壶不仅是烹茶品茗的必备良器,也因受到茶人喜爱而成为收藏器物的一个品类。近年来,日本铁壶日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郭雪女士对日本铁壶有深入的了解:日本受中国茶道影响很深,铸造铁壶的很多名家大致最集中出现在明治时期,包括藏六、井上等许多名家都很喜欢中国文化,出自他们之手的铁壶上常常能看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竹林七贤等中国元素。

  铁壶分很多种,在日本,铁壶分为两大派:一种是南部铁器,这种一般就是普罗大众、寻常百姓家用的壶,朴实无华;而京都派比较适合收藏,有很多有名的堂号,比如龟文堂、龙玉堂、金寿堂。

  “有些很好的铁壶在壶下面会有响片,水煮开的时候,你听到的水声犹如松涛一般。想象一下四面竹影婆娑,听着松涛,看着眼前香烟渺渺——仿佛这天地之大都在这一把壶中。我想这对于茶人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5 10:21 , Processed in 0.01961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