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借7万送女儿留学,她却“失联”17年,不见患癌父母最后一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19:2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父母借7万送女儿留学,她却“失联”17年,不见患癌父母最后一面                                                         2022-01-06 16:56                    
                                       

我国宋代百科全书《事林广记》中曾总结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由此可见,老百姓养儿防老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抱有这样的观念。

这样的观念是对是错?

没有标准答案,毕竟养老是老人的必然需求,每位老人或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答案也就不同。

笔者以为,应该按照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如果父母年老后自己有退休金或足够积蓄用以养老,他们多半不会给儿女“添麻烦”,尽管赡养父母是儿女的义务;

如果老人年老后没有经济来源,儿女又不愿意赡养他们,那么养儿防老就成了一句空谈。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这样一位名叫曹茜的大连独生女,她在大学中途改往德国留学,自此少有与父母联系,仅有的两次联络,一次是为了要钱,一次闹得父女之间不欢而散。

自此之后的17年里,作为父母唯一孩子的她再未回家见过父母,直到二老相继病逝都从未出现。

在曹茜父母这里,养儿防老显然成了一句空谈。

女儿曹茜甚至极少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嘘寒问暖,更别提在父母病重时提供经济支持。

因为她杳无音信,父母曾在很长时间里以为她已身故,后来才辗转得知女儿健在,很是欣慰。

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被父母自小捧在掌心视若珍宝、引以为傲的女儿选择远走异国,并改换国籍,再不与父母见面?

曹茜

她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与父母有不可化解的矛盾?

她到达德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女儿”

1979年,曹茜出生于大连市,此后,曹茜的父母曹肇刚夫妇俩再未生育其他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曹肇刚两口子膝下只有曹茜一女,他们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所有期望,因此对她关爱备至,当然同时也管教甚严。

曹茜步入小学校园之后,表现优秀,成绩很好,每年都是班级三好学生;

她喜爱阅读,尤爱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是一个能够安静下来的孩子。

据她的老师回忆,曹茜经常主动预习课本内容,过目不忘,常常是课文还没有教完她就会背了。

客厅墙上的奖状逐年增多,多到贴不下,只好一层层覆盖以前的。

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曹肇刚两口子提起孩子就一脸自豪。

曹肇刚是典型的“严父式”爸爸,从来只是发布指令,很少倾听女儿的意见。

女儿成长到青春期,很多话都不愿意和他说了。

曹茜很内秀,表面沉默,其实内心很坚持自己的主见,面对脾气火爆粗糙的父亲,她总以沉默回应。

曹茜的妈妈是个没有什么主见的家庭主妇,总是以丈夫的意见为主。

在父母的印象里,曹茜从小从未与他们发生争吵,更别提顶撞了。

曹肇刚夫妻俩对女儿非常满意。

02 以爱为名

然而,孩子总有长大成人的一天。

高考前夕,曹茜要填报志愿,父母与女儿之间发生了第一次大的意见分歧。

曹茜想要填报南方大城市的高校,她认为那里更加发达、未来发展空间更大。

而曹肇刚夫妻俩担心女儿远隔千里之外独自求学,想要将她留在身边,毕业之后可以就在当地就业,以至于将来找一个本地人家的小伙子结婚生子。

从小到大面对父母要求一概接受的曹茜这次没有妥协。

她深知,高考志愿将影响她之后的人生道路。

无奈从小到大,曹肇刚早已习惯发号施令,以强权家长的姿态决定女儿的一切。

这一次,他再次强行要求女儿填报本地的辽宁师大,毕业后当一名教师。

在很多父母眼里,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女孩来说再合适不过——既稳定,又受人尊重。

曹茜妈妈也是苦口婆心,以“为了你好”的理由反复说服女儿。

我觉得,曹肇刚夫妇应该从未读到过作家龙应台写下的那几句:(父母与子女)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曹茜最终无奈向父母妥协。

就这样,曹茜带着不满和埋怨走进了辽宁师大,学了她并不喜欢的教育学专业。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经历,父母以孩子不成熟还不懂事为由,强行让孩子选择某个专业学习,理由大概就是:将来好就业,稳定,挣钱多,受人尊重。

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兴趣对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是无奈之下的妥协罢了。

以爱为名义,其力量非常强大,但当有一天引起孩子的强大逆反心理,后果将如脱缰的野马再不可控制。

曹肇刚夫妻完全没有想到接下来的结果适得其反。

03 心怀怨念漂洋过海

在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曹茜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新的环境和老师同学让她的大学生活丰富起来。

然而,在曹茜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走出父母可以影响的地域范围。

笔者看过一项调查数据,独生子女中,超过70%的孩子会选择远离父母的高校就读,想必是因为逆反心理,渴望脱离父母掌控的主观意识在作祟。

随着时间推移,新鲜感总会过去。

也许在曹茜的眼中,她的大学生活正如王小波说的那句: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对于这所学校,她打从心底里觉得别扭,对所学的专业感到味同嚼蜡。

心怀不满的她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

就算在寒暑假期,曹茜回到家中也很少与父母沟通交流,大部分时间都是将自己锁在房间里。

曹肇刚觉得女儿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乖顺了,有时候生起气来,就会责备曹茜。

在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之后,逃课就变成了家常便饭,屡屡挂科也就毫不意外。

学校老师于是将曹茜的情况告知了她父母。

得知女儿学习态度消极,有多门功课挂科的曹肇刚因此雷霆大怒,但在妻子的劝说下,他强行按捺住怒火给女儿拨打电话,温和地劝说孩子回心转意。

也许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强权式教育多少有一点问题。

然而,曹茜并没有为此转变态度,而是依旧我行我素。

曹肇刚再次通过电话找到女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认为女儿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对其大加训斥。

他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嘭”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这件事之后,曹肇刚夫妻俩很长一段日子里都没有吃好饭,他们对眼前的状况十分无措。

让她退学重考?

很一般的家庭条件和女儿的年纪都让这个想法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这段日子里,曹茜也很苦闷,她反复思考着自己的前途未来,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出国留学才有可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曹茜父母

曹茜于是给父母主动拨打了电话。

“我想去德国留学,现在就有这样的机会,只是……需要七万元学费。”

正在为女儿日夜挂心的曹肇刚夫妻两人对女儿主动打来电话非常惊喜。

尽管家里很不宽裕,但为了女儿的前途,夫妻俩咬紧牙根东家挪西家借,凑齐了女儿需要的七万元学费。

这一年是2000年,这笔钱是可以在一些三线城市全款购买一套房的。

凑齐了这笔钱,意味着接下来好些年,曹肇刚夫妻俩就要省吃俭用,甚至买不起肉、看不起病。

他们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担忧,在火车站送走了女儿。

儿行千里母担忧。

看着她的背影远去,老夫妻俩又是担心又是满怀期望,希望女儿有一天学成归来,不再埋怨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和家庭。

04 空巢父母晚景凄凉

曹茜远走德国之后,曹肇刚夫妇俩很长时间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信件,哪怕是明信片都没有。

为了还债,两口子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心里带着对女儿的期望,他们相信苦日子终有结束的一天。

他们逐渐年老体衰,从头发斑白变得满头霜雪,病痛让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

老夫妻俩最后只能靠着几百元的低保过日子。

寄托了他们所有期望的女儿就像消失了一样。

夫妻俩日夜悬心,担心女儿身处异国是不是遇到了坏人,出了什么事故,不然怎么也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呢?

曹茜去德国之后的第四年(2003年)的春节之后,曹肇刚夫妇终于盼来了女儿的电话。

电话里,曹茜对于她在德国的情况没有多提,也没有对几年来电话都不曾打一个的行为作出什么解释。

曹茜家人合照

曹茜在电话里语气急促,并没有多少耐心倾听父母的思念之情。

在通话结束前,她嗫嚅着提出请父母再筹一笔钱救急,说自己在德国生活非常困难,已经吃不起饭了。

老两口听后非常担心女儿,撂下电话就去筹钱,再次想尽办法东拼西凑筹得3万元汇了过去。

尽管就在此时,曹肇刚夫妇的身体都已经出了状况,家庭收入也已经锐减,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这次通话过后,曹茜故态复萌,再无音讯,就算是逢年过节,很长时间也收不到她的任何消息。

再后来,曹茜终于再次拨打了家里的电话,脾气急躁的曹肇刚没按捺住心里的失望,在电话里训了女儿几句。

曹茜妈妈在一旁劝说老伴少说几句,不想曹肇刚说出了大抵是他此生最后悔的话:“我还以为你死了呢,这么长时间不给家里打电话。”

女儿的冷漠早就让这位老父亲心里极度失望,他自问并没有索取什么,只想每隔一段时间听到女儿的声音、知道她的近况就心满意足了。

爱之深,责之切。

曹肇刚说出这句话其实就是希望女儿常与家里联系,只是表达方式欠妥,一时难以改变向来的“严父”口吻。

这次之后,曹茜再无来电。

心念爱女的二老多方打听消息,终于辗转从曹茜的同学口中得知:据说已经成为一名教授,已经加入了德国国籍,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

既然她过得不错,为什么对父母二人置之不理?难道是担心老人拖累于她?

2005年,曹肇刚委托大使馆工作人员代为寻找女儿曹茜。

不久之后,消息传来:女儿已经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也确实生活得不错,并且结婚生子了。

老两口长松了一口气。

然而,工作人员说出的另一个实情也着实让他们寒心:曹茜躲着使馆工作人员不愿碰面,对于回国探望父母表示了拒绝。

血浓于水,何至于到此地步?

已经年老体衰的曹肇刚夫妻俩伤心欲绝。

生命是脆弱的,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

2018年,曹肇刚和妻子两人先后查出骨癌、乳腺癌,接连的噩耗将他们生活的所有希望全部耗尽。

他们不奢求女儿赡养,只想在辞世前见一面,看看她和她的孩子。

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临终,二老都未能如愿。

曹茜的做法太过绝情,让人气愤!

就算因为代沟问题,父母在人生重大选择问题上作出了不当干预,她心有怨念,无法释怀,但不应该抛弃父母,对之不闻不问!

这是一出人间悲剧!

05 结语

因为埋怨父母过度干预其选择人生道路,曹茜作出了令人如此齿冷的行为,值得人们反思。

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曹茜长期受到过于严厉和压抑且缺乏有效沟通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曹肇刚、刘玉红夫妇俩落得晚景凄凉,无人依靠,实在是可怜可叹。

家庭教育其实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大大消弭两代人间的代沟,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值得商榷。

笔者以为:责骂式教育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他们往往更希望获得父母的帮助和肯定。

如何做好孩子的引路者和陪跑者,实在是一门学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4 23:21 , Processed in 0.0087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